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斜面(教学设计)-科学五年级下册湘科版.pdf
文件大小:85.2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2.98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

课题斜面

备课人授课日期

(1)理解斜面的概念,掌握斜面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的原理。

教学目标(2)能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斜面省力情况,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对斜面相关知识保持好奇心,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斜面应用。

教学

(1)从学生角度,理解斜面省力原理并通过实验得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这一结

重点

论较难,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2)从知识本身角度,识别生活中的变形斜面有一定难度,这是教学难点。

难点

(1)多媒体投影仪。

媒体教具

(2)斜面演示模型。

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调整

一、教学导入

(1)情境引入:古人修建高大建筑时,没有起重机等先进设备,他们是

如何将大石块运到高处的呢?(同时课件展示教材P67上方的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沿着斜坡将大石块运上去)

(3)聚焦问题:像这种一端高于另一端的装置,我们称之为斜面。那么,

大家认为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呢?

二、新课学习

1.研究斜面的作用

(1)作出假设:斜面可能具有省力的作用。

(2)介绍器材:木块、测力计、木板。

(3)讨论并制订实验计划: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

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同情况下的拉力)

学生1:可以先用测力计直接提起木块。

学生2:再用测力计沿着斜面拉动木块,记录数据。

学生3:比较两次使用的拉力大小,看是否省力。

(4)小结实验方案:

用测力计测量竖直提起木块到一定高度所需的力。

用测力计测量利用斜面将木块拉至同一高度所需的力。

比较两次所用的拉力大小。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并及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中,连续测量三次。

(5)动手实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并及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

中,连续测量三次。教师提示: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测力计;沿斜面拉小木

块时要使测力计与斜面平行,并保持匀速。(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解答疑惑)

(6)汇报交流: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和各组的实验数据,发现了什

么?斜面省力情况一致吗?

学生1:我们发现斜面确实比直接提起来要省力。

学生2:每个小组的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都省力了。

学生3:我们猜测可能与斜面的角有关。

(7)小结:通过实验发现,斜面能够省力,且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不完

全相同。(师总结:这是由于斜面的角度不同导致的,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

究这个因素)

2.怎样更省力

(1)提出新问题: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2)作出假设:与斜面的坡(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也可以假

设与斜面的长度、高度有关。

(3)讨论并制订实验计划: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什么条件要相同?什么条件可以改变?

学生1:相同的条件是重物和提升的高度。

學生2: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角。

学生3:我们需要搭建不同角度的斜面进行测量。

(4)小结实验方法:同一块木板,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依次沿着斜面

向上匀速拉动同一重物到固定高度,用测力计测出拉力的大小。

(5)动手实验:把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

巡视指导各小组,确保实验操作正确)

(6)交流:分析各组搭的斜面装置和沿此斜面提升重物用力大小之间的

关系,发现了什么?

学生1:斜面越平缓,所需的拉力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