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题生活中的“好帮手”
备课人授课日期
(1)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理解不同工具适合解决特定的任务。
(2)学生通过尝试用不同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工作难题,学会对比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
教学目标并能够提出关于简单工具作用的问题。
(3)学生积极参与简单工具使用的体验活动,体会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培养乐于
探索和交流的态度。
教学(1)从学生角度,重点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简单工具及其作用,难点是理解不同工具省
重点力的原理。
与(2)从知识本身角度,重点是知道完成特定任务需要特定工具,难点是对工具使用中
难点影响省力效果因素的探究。
(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互动白板。
(2)实物教具:装满沙子的塑料桶、钉有钉子和螺丝钉的木块、未开启的罐头、木板、
媒体教具
羊角锤、扳手、螺丝刀、钳子。
(3)学生材料:记录本、活动手册、铅笔。
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调整
一、教学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单元页的画面,并朗读小诗:“井中汲水用辘轳,给个支
点撬重物,上山公路盘山修,滑轮组合增力度。”老师示范朗读后,邀请学生
一起跟读。
提问:根据画面和小诗,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生:通过辘轳可以轻松
地从井中打水;使用杠杆原理可以撬起重物;修建盘山公路可以使汽车更轻松
地上山;滑轮组合可以增加力量。)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这些工具的作用和
原理,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系统、杠杆的应用等)
引入并思考: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简单机械》的学习。首先,我
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好帮手”。(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强
调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展示并交流:
a.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老师拿出一个未开瓶的汽水,让学生
思考并提出可能的方法)
b.展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怎样取出钉子?钉有螺丝钉的木板呢?(老师
拿出一块钉有钉子和螺丝钉的木板,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c.出示两个人搬运大油桶的情景图,该怎么办?(老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让学生讨论可行的搬运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新课学习
1.寻找生活中的“好帮手”
讲述: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提高工作效
率,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我们的“好帮手”。(老师讲解工
具的重要性和作用,可以举例说明)
课件展示教材P56下方四幅图。(老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一幅图:借用木板搭成斜面,使大油桶滚动起来,省力;
第二幅图:用开瓶器开汽水瓶,省力;
第三幅图:用扳手拧开螺帽,省力;
第四幅图:用羊角锤取出钉子,省力。
交流:根据图片说一说,人们是使用了哪些“好帮手”来解决难题的?
(生:第一幅图用了斜面;第二幅图用了开瓶器;第三幅图用了扳手;第四幅
图用了羊角锤)
小结:第一幅图中,人们利用斜面使大油桶更容易滚动;第二幅图中,开
瓶器使得打开汽水瓶变得容易;第三幅图中,扳手帮助拧开螺帽;第四幅图中,
羊角锤用来拔出钉子。(老师总结每种工具的作用,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思考: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能发挥什么作用?原因是什
么?请把你想出来的“好帮手”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学生思考并记录,老师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汇报。比一比,看谁列举的又准确又多。(老师请几位学生分享他
们的“好帮手”,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和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