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破阵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晏殊及其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特点;
2、理解破阵子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晏殊及其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特点;
2、理解破阵子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辛弃疾同题《破阵子》导入,认识两种风格的不同。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死谥元献。江西临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三朝元老,
当时的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出其门下。其幼子晏几道亦是著名词人,并称
“二晏”其词风承袭五代,受冯延已影响较深。作品闲雅清幽,语言丽,音韵和
谐。但因没有多少生活基础,所作内容多单调贫乏,抒情状物不痛不痒。此词是
他难得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晏殊在北宋前后当了五十年左右的官,他不
是正规的进士出身,只是在十四岁时因才智过人而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但他在受
到朝野关注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对农村生活曾有相当深的了
解。故在作富贵之词之外,笔锋一转,涉足农村生活题材,也一样不同凡响。把
别人对他词的评价“温润秀洁”四个字,在另一番天地中展现出来。这首《破阵
子》即是代表。
3、初读词作
播放音频,明确诗句节奏。
三、赏析词作
1、赏析上阕
(1)译文: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
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
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燕子形态:动,色彩:黑
梨花形态:静,色彩:白
对举开篇,有相映成趣之妙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用
“燕子”“梨花”带出“新社”“清明”,又为下片中少女的登台亮相埋下了伏笔。
(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三句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园子。“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
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
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
别惹人喜爱。
2、赏析下阕
(1)译文: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
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
地浮现出了笑意。
(2)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这二句写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花草的小路上欣然相逢,逗出下文所描
写的斗草游戏。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
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3)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
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
格特征。
“笑从双脸生”,尤为传神写照之笔:只有涉世未深、全无心机的纯情少女
才会因为如此细小的缘由而笑得这般自然、这般天真。
四、课文小结
此词画面明媚,情调欢快,风格质朴,或可视为晏殊词中的别调。上阕写景,
刻画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下阕写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