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课《不做小网虫》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doc
文件大小:56.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6.05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课《不做小网虫》教学设计

课题

不做小网虫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网络成瘾带来的多方面危害,包括对身心健康、学业、社交和家庭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2.掌握科学使用网络的方法,以及在网络交友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要点,通过分享网络成瘾受害者的故事,锻炼表达和分析能力,培养从他人经历中汲取教训的意识。

3.借助分析“小琳”的网络交友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应对策略,提升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培养对网络诱惑的抵制能力,增强自律意识。

重点

1.深刻理解网络成瘾的严重危害,包括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社交关系以及造成经济损失等方面,提高对沉迷网络后果的警惕性。

2.熟练掌握在网络交友和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设定隐私底线、正确处理线下见面邀请,以及学会合理规划网络使用时间等。

难点

1.鉴于网络本身的吸引力,帮助在实际生活中抵制网络诱惑,摆脱对网络游戏和虚拟社交的过度依赖,形成自律的网络使用习惯。

2.引导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和成长,又能有效避免陷入网络陷阱,把握好网络使用的度,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刚刚获取了一组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数据。超过60%的青少年每天上网超2小时,每5个青少年里,就有1个存在网络沉迷问题。

说说看到这组数据的想法,以及身边有没有类似沉迷网络的现象。

从大家的发言中,能感受到网络沉迷就在我们身边。它不仅影响学习,对我们身心健康也有潜在威胁。那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小网虫,健康上网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要探讨的内容——《不做小网虫》。

出示课题。

观看数据、思考。

通过观看数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小阳和青青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

(1)小阳沉迷手机游戏后,在学习方面出现了哪些问题?

(2)除了学习,沉迷游戏还给小阳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3)小阳沉迷游戏的原因是什么?

(4)青青为什么会给主播打赏那么多钱?

(5)从家长角度来看,青青妈妈在孩子手机使用管理上存在哪些不足?

(6)小阳和青青的故事,给我们在合理使用手机方面带来哪些警示?

小结:

(1)小阳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心里总惦记着玩游戏,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急转直下。

(2)小阳视力急速下降,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变差,在社交方面也变得内向,周末出去玩时,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3)小阳的父母为方便他上网课,给他买了智能手机。而父母平时比较忙,对他课余时间玩游戏的行为缺少监管,让他有机会背着父母长时间玩游戏,最终沉迷其中。

(4)主播会称呼打赏的人为小宝贝,青青在打赏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这种感觉让她越刷越多。并且,青青对打赏所花费金额的实际概念并不清晰,没意识到会花妈妈这么多钱。

(5)青青妈妈对青青偶尔玩手机的行为没怎么管过,缺乏对孩子手机使用情况,尤其是涉及支付操作方面的有效监管,导致青青能够轻易用绑定的信用卡打赏主播,造成较大金额的损失。

(6)一方面,学生自身要自律,不能沉迷于手机游戏、直播等,需明确学习和健康生活才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手机使用的监管,要关注孩子手机使用行为,避免孩子因过度使用手机产生学习、健康和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二)心灵港湾

1.网络游戏的哪些特性容易致使同学们沉迷其中?

网络游戏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交互性。虚拟性让同学们能脱离现实,随心所欲地发泄情感、忘掉烦恼;隐蔽性和交互性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加了沉迷风险。

2.长期沉迷以暴力内容为主的网络游戏,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会导致性格异化、行为脱轨,甚至引发严重的违法犯罪和精神问题,使人遇到现实问题时倾向于用游戏规则解决。

3.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身体方面,会让大脑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致使激素水平异常、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引发神经性头痛等疾病,还会导致视力下降、怕光、体质变差。心理方面,会使人丧失基本意志,变得焦虑、狂躁。

4.沉迷网络游戏会给同学们的社交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会让同学们缺乏在真实世界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同学、朋友逐渐疏远,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社交关系的维护。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不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能取代现实生活。要认清其本质,珍惜生命,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6.为避免成为“小网虫”,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意识到网络游戏带来的危害,从自身做起,把控游戏时间,抵制过度游戏行为,主动投身现实生活,开展健康的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