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件PPT(完美版).pptx
文件大小:3.03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99千字
文档摘要

远离溺水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课件演讲者: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01泳前准备02安全知识03预防措施04急救方法

泳前准备01第一部分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01下午就要去游泳了,中午的时候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小睡一会儿,恢复体力。同时,自己如果身体不适,或者体力不行,就不要勉强自己去游泳了。

做适量的热身运动02首先,慢跑4-5分钟,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其目的是使体内各器官进入活跃状态。接着做徒手操,使颈、肩、腰、髋、踝等关节和韧带及上下肌肉得到充分运动,以防受伤。

提前适应水温和环境03入水前应用水将头部和胸前泼湿,以适应水温。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要很快就游进深水区。应该在靠近池(岸)适当慢游一段距离后,逐渐增加速度。

颈部热身04颈部热身影响全身经络的通畅,颈部受伤会造成手麻与头痛。保护颈部肌肉不受伤,让脖子更灵活,运动前需要进行颈部的热身,特别是游泳、跳舞、羽毛球、高尔夫运动等。

安全知识02第二部分

同伴落水怎么办?01若遇同伴落水,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而应大声呼救,及时让附近的大人来帮忙。没能救上来同伴不能因害怕而隐瞒事实,从而导致没有及时报警或通知大人,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在水中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02①首先不要害怕沉入水中,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时要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就让它沉,因水有浮力,在沉到一定程度,没有负重的人体就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②一旦身体停止下沉并上浮时,落水者应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边像鸟飞一样顺势向下划水。

呛水的自救方法03呛水是指吸气时不慎将水吸入到气管内。发生呛水时应保持冷静,应时刻知道自己的口鼻是否在水平面之上,以避免在呛咳时再次吸入水分。此时应克制咳嗽感,先在水面上闭气静卧片刻,再把头抬出水面,边咳嗽调整呼吸动作,待气管内的水分被排除后呼吸就会恢复正常。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04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预防措施03第三部分

加强水域安全管理01在自然水域如河流、湖泊周边,应设置明显的危险警示标识,标明水深、水流情况等信息。对开放的游泳区域,需配备专业救生人员,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开放。定期检查水域设施,如救生圈、绳索等是否完好,及时清理水域内的障碍物,确保游泳环境安全。

学习游泳技能02参加正规的游泳培训课程,掌握正确的游泳姿势和呼吸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提升自身的游泳能力和水中自救技能。即使会游泳,也不要在危险水域独自游泳,因为不同水域情况复杂,有技能也不能掉以轻心。

家长监护儿童03家长在儿童游泳或靠近水域时,要时刻保持高度关注,不能分心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为儿童配备合格的浮具,如游泳圈、浮板等,并检查其安全性。教导儿童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靠近水域,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成年人自我约束04成年人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因抽筋导致溺水。饮酒后切勿游泳,酒精会影响判断力和身体协调性。遵循泳池和水域的规定,不在禁止游泳区域下水,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身体不适时不游泳。

急救方法04第四部分

仔细清理呼吸道01在进行心肺复苏期间,一旦发现学生口腔、鼻腔内存在泥沙、水草等异物,必须及时清理。将学生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异物堵塞气道,然后用缠有纱布或手帕的手指,小心伸进其口腔,把异物取出。对于鼻腔异物,可用手指轻柔清理,务必保证呼吸道畅通无阻,为恢复呼吸创造条件。

合理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02若溺水学生尚有呼吸,但因呛水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状况,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学生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与学生保持一脚宽的距离。让学生身体前倾,施救者双臂环绕学生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学生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学生腹部,每秒约1次,直到异物排出,学生呼吸恢复正常。

及时做好保暖措施03溺水学生上岸后,身体因长时间泡在水中,极易体温过低。应尽快用毛巾、衣物擦干其身体,脱去湿冷的衣物,迅速用毛毯、棉被等包裹保暖。若有条件,将裹好毛巾的热水袋放在学生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密集的部位,帮助提升体温,但要注意控制温度,谨防烫伤。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04在急救过程中,时刻关注溺水学生的呼吸、心跳、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若学生呼吸、心跳恢复,将其调整为侧卧位,这样能有效防止呕吐物反流堵塞气道。密切留意学生意识状态,若意识逐渐恢复,轻声询问其身体感受,一旦生命体征再次消失,立刻继续心肺复苏。

汇报结束!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课件演讲者:某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