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
目录contents
泳前准备
拉伸腰腹部肌肉
腰腹力量强弱直接影响游泳时手部动作与腿部动作和谐协调的前提,手与腿的动作是以腰腹为支点进行的前后运动,腰腹力量的强弱以及持续程度直接影响游泳技术动作的正确,不致于动作的变形,腰腹力量强,可以有效地带到腿部动作的发力,及保持下肢的流线型。
选择备用泳姿
选择一个备用泳姿,比如蛙泳。因为在公开水域里由于环境的限制,可能不会像泳池里有那么多的准备好的安全设施。在泳池里我们游累了可以随时上岸,在公开水域里可能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所以我们需要使用别的泳姿来替换以便恢复体力,蛙泳消耗的能量就要比自由泳小得多。因为学会多种泳姿在公开水域里游泳是很重要的。
视线练习
除了联系在可视范围内找到标志物,我们还应该多联系一下在水里游直线的能力。在公开水域没有水线的情况下,我们尽量保持自己前进的方向不偏离,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观看自己左右的参照物,边游边矫正自己的方向。
这不仅在比赛时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种在水里自我保护的能力
踩水练习
如果你习惯了在泳池抓住池壁或者利用蹬池壁转身,那在公开水域里游泳可就麻烦了。公开水域里并没有那么合适的池壁或者深度刚好的且平整的水底。
那我们就需要多加练习踩水,尤其是在深水区域的时候踩水,因为在公开水域比赛时我们可能会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踩水。
安全知识
防溺水“四不要”?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被水草缠住应该怎么做?
在游泳时,如果不幸被水草缠住小腿,千万不要慌张,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进行踩水运动,以防肢体被水草越缠越紧。水草一般生长在岸边和水底,根长在土里,草茎在水中自由漂浮。由于水草有极强的柔韧性,如果有人在四周游动的时候会给水以动力,这种动力又会带动草茎浮动。因此此时水草可以轻松缠绕在人的肢体上,并且本身的柔韧性还会让被困者越挣扎缠得越紧。
溺水的高发地方
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这些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如何辨别溺水?
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而不是像影视剧中表演的“使劲扑腾、大声呼救”那样。
当发现孩子在水中保持目光呆滞看向前方,头上扬嘴微张的姿势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溺水了。
预防措施
学习应对突发状况
在游泳前,了解一些常见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例如,若遇到抽筋,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挣扎。如果是小腿抽筋,可先深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另一侧手按压抽筋腿的膝盖,帮助腿部伸直缓解。
若被海浪卷走,不要强行往岸边游,应顺着海浪方向漂浮,等待救援时机。
知晓紧急救援途径
牢记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如110、120、海上救援电话等。在海边游泳时,若自己或同伴遇到危险,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同时挥动鲜艳物品,如毛巾、衣服等,以便救生员或其他救援人员能快速发现。
如果附近有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杆等,及时利用其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谨慎选择玩水地点
学生玩水要选择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比如正规游泳馆或配备救生员的水上乐园。
千万不能去河流、水库、池塘等危险自然水域,这些地方水情复杂,可能有暗流、漩涡或深浅不一的区域,容易发生意外。
去游泳馆前,先查看其资质和安全设施,确保泳池水质达标、救生设备齐全。
了解玩水区域状况
到达玩水地点后,要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在游泳馆,看清深浅水区标识,熟悉紧急出口位置。
若是水上乐园,了解各个游乐设施的安全须知,注意是否有年龄、身高限制。
对于不熟悉的区域,先向工作人员咨询,明确水深、水流等情况,避免贸然进入危险地带。
急救方法
记录急救过程与信息
施救者或现场其他人员应尽量记录急救过程,包括开始急救时间、进行了哪些操作、溺水者反应变化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专业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同时,收集溺水者的身份信息、可能的病史等,以便提供给医护人员。
做好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恢复的溺水者,可能会因溺水经历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施救者应在确保其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轻声安慰,给予心理支持。
让溺水者知道已脱离危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过度紧张影响身体恢复。
快速评估学生状况
当把溺水学生救上岸后,立即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呼喊,看有无回应以判断意识是否清醒。同时,凑近学生口鼻感受呼吸气流,眼睛观察胸部起伏,整个判断过程控制在5-10秒。
要是学生毫无反应且没有呼吸迹象,就得马上开展心肺复苏,分秒必争挽救生命。
规范开展心肺复苏
让溺水学生仰卧在平整、坚实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