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空间结构
气候:气温、降水适中气温—中低纬度地带;
降水—沿海地区;
河流:供水、交通(干支流汇合处、河口处、河流水运起点/终点)、防卫功能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的开发:大型工矿企业(石油、钢铁、煤炭等资源丰富区)
交通:港口、铁路、公路、沿江、沿海
农业基础:商品农业基地
科技/旅游/边境贸易/军事/宗教/政治(首都、省会、经济特区)等
地形:平坦
平原/盆地—节省建设投资,交通便利,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热带(湿热)地区聚落的理想环境地;
河谷低地—山区/高寒地区聚落的选址;
√聚落的区位因素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叫聚落。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
主的地区。
内部功能复杂多样,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越复杂,对周围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内部功能分区简单,
对周围的辐射带动作用微弱
乡村和城镇的概念和特点
乡村
林地
草地
水域
√乡村的空间结构
集聚型带状(沿河流、山谷和交通线)
乡村的空间形态环状(沿山麓、湖塘沿岸)
(外部)分散型点状(受水系、交通线和林地阻隔形成)
团块状村带状村环状村
团块状(位于地形平坦地区,众多房屋、院落集聚而成)
公共空间:位于乡村中心(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
居住区:位于公共空间和生产区之间,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生产区:位于乡村的最外围,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乡村公共空间有多种功能,主要有信仰和
祭祀(祠堂、庙宇等)、行政管理(村委会等)、生产生活(集市、打谷场、水井、池塘等)、教育(学校等)和休闲娱乐(广场、活动室等)
√乡村的空间结构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振兴
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主要措施: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产业支撑绿色生态现代引领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乡村以农用地为主,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
?乡村用地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城镇用地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城乡土地利用的差异
√城镇的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团块状:成都、合肥、华盛顿→地形
条带状:兰州→沿交通线分布或地形限制
组团状:重庆→河流或地形的阻隔
成都市卫星影象兰州市卫星影象重庆市卫星影象
城市外部形态
类型
影响因素
地形:完整开阔的平原
地形、河流
地形、河流、交通
优点
?便于集中管理
?设施利用率高
?方便居民生活
?节省建设投资
?分散生产
?分散管理
?环境污染较小
?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环境污染较小
缺点
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
?用地比较分散
?联系不太方便
?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高
?横向联系不便
?不便于行政管理
?建设投资较大
√城镇的空间结构
城市外部形态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社会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城镇的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功能区:同类活动对土地区位要求一致,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功能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
城市土地利用类
特点:
①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功
能
区
合合
布布
组组
分分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住宅区
商业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区位选择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