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拟行路难壹
1.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理清全文脉络,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
梦游梦中游览天姥古代诗歌体式,属歌行体的一种。一般用于抒发吁嗟慨叹,悲忧深思的情感。“歌”“行”“吟”是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吟诗人即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留别记梦诗(想象)游仙诗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古诗“歌行体”体式,内容上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知人论世5岁-25岁26岁-42岁42岁-44岁44岁-55岁55岁-62岁读书与蜀中游历期壮游与求仕期长安三年入仕期供奉翰林,后受排挤,赐金放还。再次游历期离开长安,再次漫游。安史之乱期做了永王李磷的幕僚,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玄宗还都,大赦天下,得还。生平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病逝当涂
字号称号朝代诗派爱好诗风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唐代浪漫主义诗人饮酒、赏月、作诗、漫游飘逸奔放、雄奇壮丽(701年—762年)作者简介(701年—762年)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他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写作背景
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写作背景
思想渊源“儒”即“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出世”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侠”即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道侠
读文正音天姥山瀛洲天台山剡溪渌水脚著殷岩泉澹澹霹雳訇然恍惊起觉时mǔyíngtāishànlùzhuóyǐndànpīlìhōnghuǎngjiào
21:04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之因仕途难贪恋,我去访神仙深入研读——梦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景象模糊不清。确实,实在。瀛洲:烟涛:微茫:信: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菜、瀛洲、方丈,皆为仙境,生有长生不老药。——《山海经》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lǐ]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上川如中国也汉东方朔——《十洲记》◎宋人张辑《临江山望庐山》:
何须梦回览瀛洲。云松终可卜,我与谪仙体。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那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指浙江一带的人。忽明忽暗。越人:明灭: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天姥山”就是第十六福地,乃仙人居处游憩之地。在今天的浙江新昌的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天姥: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