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课标高中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docx
文件大小:138.85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8.53千字
文档摘要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易液化 B.极易溶于水

C.水溶液显碱性 D.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C

知识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

解析:

解答:氨气溶于水得氨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NH3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NH3·H2O,NH3·H2ONHeq\o\al(+,4)+OH-,所以这是NH3的化学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练掌握氨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下面的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

A.NH3+H3PO4===NH4H2PO4

B.2NH3+2Na===2NaNH2+H2

C.8NH3+3Cl2===6NH4Cl+N2

D.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7(△))4NO+6H2O

答案:B

知识点:氨的化学性质、常见氧化剂

解析:

解答: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时为NH3分子中氢的化合价降低。此题涉及的反应较为特殊。

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3.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

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答案:D

知识点:铵离子检验

解析:

解答:A、C错,并非所有铵盐加热分解都产生NH3。B错,加碱共热后,NH3已跑出。

分析:检验铵盐与碱共热放出碱性气体,使指示剂变色的方法。

4.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答案:B

知识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

解答:无色气体中不含NO2;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减少20mL,说明含有NH3;通过Na2O2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含有CO2和NO,在通过Na2O2时,CO2与Na2O2反应产生O2,NO再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通入H2O中时可被完全吸收。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即可。

5.常温下,下列溶液可以用铝槽车装运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答案:C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

解答:浓HNO3可使铝钝化,阻止酸与内部金属继续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熟练掌握钝化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6.关于浓H2SO4、稀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稀H2SO4都难挥发

B.浓H2SO4、稀H2SO4都有氧化性,故浓H2SO4、稀H2SO4都是氧化性的酸

C.浓H2SO4、稀H2SO4在加热时都能与铜反应

D.浓H2SO4、稀H2SO4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答案:A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

解答:由于硫酸沸点较高,所以难挥发,浓硫酸属于氧化性酸,但稀硫酸不属于氧化性酸,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不与铜反应,由于稀硫酸能够与铁反应,所以稀硫酸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

分析:浓硫酸属于氧化性酸,稀硫酸也具有氧化性,据此回答即可。

7.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浓硫酸稀释后马上转移至容量瓶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干燥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配制、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解答:浓硫酸稀释时放热,不经冷却马上转移至容量瓶中,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在定容时加水加的少,因此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项正确;液体飞溅有溶质损失,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项错误;容量瓶洗净未干燥只是含有点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C项错误;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加水加的多了,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操作对浓度的影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8.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2 B.NOeq\o\al(-,3)

C.Fe3+ D.Fe2+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