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2+地质灾害+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文件大小:34.5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2.33千字
文档摘要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自然灾害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一天,13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在这场灾难中,有69227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地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Howdidearthquakesform?

1.地震的成因岩层倾斜或弯曲岩层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地震波传播地面震动地应力超限地应力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地震构造示意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震中经纬度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震源深度14千米震????级里氏8.0级震中烈度11度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2倍,相差两级,能量相差约________倍。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1000震级根据震级的大小地震可以分为微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有感地震3-5级之间的地震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震级大小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

地震一共有几个等级Howmanylevelsofearthquakesarethere

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震中经纬度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震源深度14千米震????级里氏8.0级震中烈度11度汶川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度,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震级大;震源较浅;地处地震带上;建筑物防震能力差等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频发地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就近躲避法就近躲避到小空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的床等家具旁边。二)外跑与就近躲避法在平房和楼房的一、二层,迅速跑到房外的安全地方;楼的三层及以上,就近躲避。三)躲藏姿势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自救措施

类型滑坡泥石流概念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形成原因滑坡示意图泥石流示意图滑坡泥石流成灾原因①地势起伏大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存在易滑动面③植被覆盖较差①山区地形陡峻、山高谷深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③大量水流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泥石流中度、高度易发区的分布,与中国哪两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密切相关?中国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中国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泥石流滑坡多发地区季风区的山区沟谷中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斜坡地区西南山区(最频发)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唐家山堰塞湖滑坡掩埋聚落堰塞湖形成示意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泥石流造成铁路中断泥石流冲毁房屋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滑坡泥石流危害破坏房屋、建筑物、农田、交通线,威胁交通安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往往与山洪相伴。破坏力更大,甚至摧毁聚落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和泥石流

若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若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