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6
4.4数学归纳法
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难点: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一、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关键点
1、定义: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个正整数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时命题成立,证明当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2、三个关键点
(1)验证是基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0,这个n0,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对象对应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因此“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是第一个关键点.
(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到“k+1”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式子项数的变化.关键是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弄清由n=k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n=k+1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把归纳假设“n=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k+1”,在书写f(k+1)时,一定要把包含f(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k)中的最后一项,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二、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1、计算:根据条件,准确计算出前若干项,这是归纳、猜想的前题;
2、归纳、猜想: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猜想出一般的结论;
3、证明:对一般结论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明确初始值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
2、“假设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
3、分析“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
4、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
题型一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例1】(2023·四川成都·高二校考阶段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都有,第一步应该验证的等式是()
A.B.C.D.
【变式1-1】(2023·北京海淀·高二人大附中校考期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偶数,能被整除时,其第二步论证应该是()
A.假设(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再证时命题也成立
B.假设(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再证时命题也成立
C.假设(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再证时命题也成立
D.假设(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再证时命题也成立
【变式1-2】(2023·全国·高三对口高考)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如果当时该命题成立,可推得时该命题也成立,那么,若已知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可推得()
A.当时,该命题不成立B.当时,该命题成立
C.当时,该命题不成立D.当时,该命题成立
【变式1-3】(2023·高二课时练习)(多选)已知一个命题p(k),k=2n(n∈N*),若当n=1,2,…,1000时,p(k)成立,且当n=1001时也成立,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k)对k=528成立B.p(k)对每一个自然数k都成立
C.p(k)对每一个正偶数k都成立D.p(k)对某些偶数可能不成立
题型二数学归纳法的增项问题
【例2】(2023·上海·高二期末)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从到,左边需要增乘的代数式为()
A.B.C.D.
【变式2-1】(2023·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由到时,等式左边应当增加的项为()
A.B.
C.D.
【变式2-2】(2023·四川成都·高二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为正整数)的过程中,从递推到时,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为()
A.B.C.D.
【变式2-3】(2023·辽宁大连·高二校联考期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从到时,左边增加的项数为()
A.B.C.D.
题型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
【例3】(2023·高二课时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为正整数).
【变式3-1】(2023·高二课时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为正整数).
【变式3-2】(2023·全国·高二随堂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变式3-3】(2023·高二课时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以下恒等式:
(1);
(2).
题型四用数学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