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2025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垫江县地处重庆市中部,全境地势北高南低,是典型的丘陵县。垫江县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河谷以及河流两岸的浅丘及平坝地带。耕作地块细碎,可达耕作区的田间道、生产道路较少,机械化程度低等各要素资源整合受阻。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完成下面小题。
1.垫江县耕作地块细碎化和耕地撂荒普遍的原因分别是(???)
A.地形起伏和土地盐碱化 B.产权制度与洪涝灾害
C.城镇化建设与洪涝灾害 D.地形起伏与外出务工
2.垫江县耕作地块细碎化的主要影响(???)
A.单位面积产值低 B.生产规模较小
C.农业生产类型多样 D.基础设施完善
3.缓解垫江县耕地要素资源整合受阻的合理措施(???)
A.推进农田综合整治 B.政府补贴提高耕地收益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江苏省如东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2024年,如东县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40%,实现“绿电”净输出,受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影响,储能电站成为如东县的重点发展项目,其天楹重力储能项目:通过智能数控“电梯”将重力块提升至高塔内一定的高度,利用重物下落发电(下左图)。相比传统抽水蓄能发电(下右图)。该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完成下面小题。
4.与传统抽水蓄能相比,重力储能的突出优势(???)
A.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灵活性好 B.储能量大,稳定性好
C.受自然条件限制小,适应性强 D.技术成熟,维护简单
5.如东发展重力储能的有利条件(???)
A.地形平坦开阔 B.工业固体废物丰富
C.用电需求量大 D.新能源资源丰富
6.如东县发展储能电站的主要目的(???)
A.增加新能源发电量 B.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C.保障当地的用电量 D.充分利用当地固体废物
吐鲁番作为新疆地区坎儿井最集中的地方,坎儿井一直是当地最重要的水源。1845年前后,在林则徐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吐鲁番的坎儿井增加到100多条。20世纪50年代,最多时达1237条。1957年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坎儿井数量却呈衰减之势,目前仅存400条左右。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1957年后坎儿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A.过度开采,水源补给不足 B.年久失修,暗渠坍塌堵塞
C.人口外迁,用水需求下降 D.全球变暖,地表蒸发加剧
8.坎儿井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意义(???)
A.保留灌溉智慧,展现人地协调理念 B.替代现代水利设施,降低建设成本
C.开发成为景点,促进旅游业发展 D.提高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盐碱化
双河洞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研究表明,其2层干洞和地下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在干洞中局部位置发育有絮状呈发丝状的石花。特殊位置的石花(组成物质是混有其他物质的石膏复合物,溶解度较高)会在夏季“凋谢”,秋后“生长开放”。早期,双河洞区域内池武溪和让水沟为两个独立水系;如今,让水沟水洞以下地表河段变成干谷。完成下面小题。
9.双河洞2层干洞和地下河发育期间经历了几次显著的地壳抬升运动(???)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0.石花夏季“凋谢”,秋后“生长开放”的主要原因(???)
A.夏季洞内温度较高;石花“凋谢” B.秋季地下河水位下降,石花“生长开放”
C.夏季洞内湿度较大,石花“凋谢” D.秋季洞内温度下降,石花“生长开放”
11.推测让水沟水洞以下地表河段变成干谷的原因(???)
A.全球变暖,蒸发增大 B.被池武溪通过地下河袭夺
C.降水减少,补给量小 D.被池武溪切穿地表分水岭袭夺
肥岛效应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相比周边地区土壤更肥沃的现象。相关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部分地区的荒漠化与肥岛效应存在相关性。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发生过程与肥岛效应变化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2.灌丛化阶段该区域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
A.灌丛下土壤水分含量减少 B.该区域土壤矿物质增多
C.灌丛下土壤有机质增加 D.该区域土壤空气含量增加
13.沙漠化阶段植被的演替趋势(???)
A.灌丛替代草甸 B.草甸替代灌丛
C.植被整体退化 D.植被演替终止
互花米草原生于北美东海岸,1979年被引入中国,初衷是用于江苏沿海滩涂固淤。互花米草引入前,滩涂上的潮沟宽阔,摆动频繁,向陆可深入地势较高的碱逢滩和芦苇滩;互花米草引入后,抢占光滩和碱篷面积,潮沟变窄,细枝增多,长度减小。下图为江苏东部沿海某潮沟(在潮间带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