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354.54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07万字
文档摘要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4-2025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4月22日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客观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5分)

1.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

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

C.促进欧亚进入“文明时代” D.促使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前后(欧亚大陆)。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学者在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宇宙哲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深刻影响了各自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各自特点,未提及相互交流,排除A项;虽然东西方思想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很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排除B项;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产生文明的时间远早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

2.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这说明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

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说明此时的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宗教改革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无法判定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排除C项;法王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无法说明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

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新的事物,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A项正确;近代科学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人文主义的内容,此时人文主义思想不是主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4.西班牙在美洲发现黄金后,黄金进入西班牙的数量在16世纪上半叶是上升的,而在法国的数量是下降的。同时,16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增发货币,但因货币含金银成分大大减少而遭受了贬值。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的范围扩大 B.通货膨胀制约了经济发展

C.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D.市场的扩大导致商品短缺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增发货币,但因货币含金银成分大大减少而道受了贬值”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金银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价格革命,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关于价格革命的,未涉及殖民扩张的范围扩大,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这一时段欧洲物价上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速,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了美洲金银流入后,欧洲货币贬值,即价格革命,不涉及商品短缺与市场扩大,与商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提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教育观,提出书本是知识的来源,观察、谈话、游戏、游学、参观、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