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六) .pdf
文件大小:8.09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9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六)

一、单选题:共35题

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

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

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世纪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

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

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历史的研究为

现实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服务的功用,因此强调的是从文明传承

的角度阐述历史。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

有为统治者而“鸣”,冯天瑜曾指出: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

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

化其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

分别是

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儒家的孔子提出仁”“德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他们提出了原始民本思想,故A、B、D三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专制主义而鸣”从属于法家的思想

主张,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央集权,故C项正确。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

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

银忘不了

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

自朴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所述意思

为君子追求公义,小人多为利来,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A

项强调为国家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宋明理学的体现,故A项

正确;B项强调金钱的重要,是重利思想,与材料观点相反,故B

项错误;C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近代土地革命思想,故C

项错误;D项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

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说明

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

关系

③西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依据材料的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川泽非时不入网罟可以看出周文王认识到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①②正确;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环境的破坏,③说法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

的儒家思想家,材料反映的是周文王时期,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含有③的A、C、D三项错误。

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

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

治思想是

A.消极无为B.仁政治国C.严刑酷法D.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根据材料的描

述得知,君主圣明仁义,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君主实行仁政,人

民就会追随他。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本题正确选

项为B;A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

家顾炎武思想。

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

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