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1
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考点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前提条件:必须是化学反应
(1)物质的溶解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①放热过程:浓硫酸、NaOH固体溶于水
②吸热过程:NH4NO3固体溶于水
(2)状态变化:发生物理变化
①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等
②吸热过程:升华、汽化、熔化等
(3)化学键的变化
①放热过程: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如2H→H2,Na++Cl-=NaCl
②吸热过程: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如H2→2H,NaCl=Na++Cl-
2.本质判据
(1)能量角度
①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
②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
(2)键能角度
①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②吸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条件判据
(1)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
(2)反应开始需要加热,停热后仍能继续进行,一般是放热反应
4.现象判据
(1)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
①体系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
②体系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
(2)密闭体系的压强变化
①体系的压强增大:放热反应
②体系的压强减小:吸热反应
(3)液体的挥发程度
①液体的挥发程度增大:放热反应
②液体的挥发程度减小:吸热反应
(4)催化剂的红热程度
①停热后催化剂继续红热:放热反应
②停热后催化剂不再红热:吸热反应
4.经验判据
(1)放热反应
①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或水的反应
②可燃物的燃烧反应及缓慢氧化
③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④铝热反应,如2Al+Fe2O32Fe+Al2O3
⑤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如2NO2N2O4
(2)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的分解的反应(2H2O22H2O+O2↑除外)
②铵盐和碱反应,如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
③盐的水解反应
④两个特殊反应:C+CO22CO、C+H2O(g)CO+H2
⑤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5.自发判据:△H-T△S<0
(1)A(g)+B(l)=C(l)自发进行,ΔH<0
(2)2AB(g)C(g)+3D(g)高温自发,ΔH<0
6.注意事项
(1)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关系
①在高温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在常温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③使用催化剂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2)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是化合还是分解无必然关系
①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7.反应的活化能
(1)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1
(2)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2
(3)正反应的反应热为:△H=(E1-E2)kJ·mol-1
(4)活化能和反应热效应的关系
①放热反应:Ea正<Ea逆
②吸热反应:Ea正>Ea逆
(5)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热的大小
(6)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相同温度)
①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②若Ea正>Ea逆,则v正<v逆
二、三个重要概念
1.燃烧热(25℃、101kPa)
(1)概念: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的反应热
(2)稳定物质:C→CO2(g)、H→H2O(l)、S→SO2(g)、P→P2O5(s)、N→N2(g)
(3)单位:kJ/mol
(4)表示: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5)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2.热值(25℃、101kPa)
(1)概念:1g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的反应热
(2)单位:kJ/g
(3)表示:C的热值为-32.8kJ/g
(4)燃烧热和热值的换算关系:燃烧热=热值×摩尔质量
3.中和热
(1)概念:稀溶液中酸跟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2)单位:kJ/mol
(3)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O的化学计量数为1
(4)表示: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三、反应过程中热量大小的比较
1.燃烧过程中热量大小的比较
(1)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2)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在空气中的少(光能多)
(3)物质完全燃烧生成固态产物时放出的热量最多
(4)气态的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
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与能量的关系
(1)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吸收的能量越少
(2)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得电子,释放的能量越多
(3)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时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放出的能量越多
3.根据稳定性判断能量高低
(1)微粒稳定性的判断
①能量角度:微粒所含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②键能角度:微粒所含的化学键键能越大越稳定
(2)生成稳定性强的物质,放热多
四、能量-反应过程图像
1.反应热性质的判断
(1)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和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