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才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绝对的反作用
B.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C.上层建筑的变化与经济基础无关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独立
2.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完全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
B.政府对经济活动不进行干预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下列关于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者决定
D.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独立
4.下列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下列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要的。(正确)
3.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大,其价值就越高。(错误)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错误)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确)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______劳动产品。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______上下波动。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为主体、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的分配制度是______为主体、______分配方式并存。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简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4.简述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5.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结合实际,分析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
2.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3.结合实际,阐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5.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1.阅读一篇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体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2.设计一个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调研方案。
北京市育才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设计一个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教学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为主题,设计一份政策建议书,包括背景、问题分析、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
3.设计一个关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框架,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数据和结论。
4.以“如何促进绿色消费”为主题,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包括主题、内容和视觉设计。
5.设计一个关于“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辩论赛方案,包括正反方观点、辩题和辩论规则。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解释“经济基础”的概念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解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3.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解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解释“社会主要矛盾”的概念及其在新时代的变化。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
1.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2.结合实际,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3.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4.结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