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憧憬(chōngjǐng)B.畸形(jīxíng)C.暂时(zhànshí)D.拾掇(shíduō)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比赛,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B.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C.学习语文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写作。
D.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3.下列词语中,与其他三项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A.欣喜B.悲伤C.愉快D.忧愁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直在学习。
C.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D.他的眼神像星星一样明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为什么这样做?”他问。
B.“你为什么这样做?”他问。
C.“你为什么这样做?”他问。
D.“你为什么这样做?”他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晓》。()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5.《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离骚》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
2.“______,______”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背影》是现代作家______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他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
4.“______,______”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5.“______,______”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请简述《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3.请简述《春晓》的主题思想。
4.请简述《静夜思》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5.请简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请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一句诗。
2.请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一句诗。
3.请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一句诗。
4.请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一段话。
5.请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一段话。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分析《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请分析《春晓》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根据《春晓》的内容,创作一首现代诗。
2.请根据《背影》的内容,创作一篇短文,表达你对父亲的感情。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所学课文《赤壁赋》,设计一个以“自然与人生哲理”为主题的语文课堂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步骤及预期效果。
2.结合《蜀道难》的诗歌内容,设计一个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感受诗歌意境。
3.针对现代文阅读《记念刘和珍君》,设计一份小组讨论题纲,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探讨社会责任感。
4.针对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演绎体会古代外交智慧。
5.针对诗歌《登高》,设计一份创作练习,让学生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解释“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解释“文本细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3.解释“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4.解释“文化传承”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5.解释“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培养方法。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
1.结合《离骚》的内容,思考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2.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思考阿Q的形象对当代社会现实的讽刺意义。
3.分析《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特点,思考其在家庭悲剧中的责任。
4.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思考主人公圣地亚哥面对挫折的态度对人生的启示。
5.阅读契诃夫的《变色龙》,思考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社会的隐喻。
十一、社会扩展题(每题3分,共15分)
1.结合《背影》中父亲的形象,谈谈你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2.阅读莫泊桑的《项链》,思考玛蒂尔德的人生追求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