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直方图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十二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描述”12.2.2直方图,内容包括: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内容解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如用表格形式整理数据,也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
如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这些知识为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提供了基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图
形绘制的能力.同时,之前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了初步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意识,使其能够理解通过统计图
表来展示数据信息的必要性.频数分布直方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将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
数据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在统计学中,对于数据
的整理和描述是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基础,而频数分布直方图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为后续学习
数据分析中的其他重要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以及进行更深入的统计推断和决策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会制作频数分布表;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在实际应用中能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能够从直方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3)在利用直方图简明直观地揭示统计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观和数据观念.
2.目标解析
(1)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各个相关概念,包括频数、组距、组数等.通过实际案例和
数据,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在制作频数分布表时,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对数据进行分组,
确定组距和组数,统计每个小组内数据的频数,进而完成表格的制作.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时,要依据频数
分布表,绘制出每个小组对应的长方形,各个长方形之间紧密相连,从而清晰地展示数据在各个区间的分
布情况.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动手绘图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形式.
(2)培养学生从直方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例如,在分析
学生考试成绩的直方图时,能够判断出成绩的整体水平、成绩分布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偏科现象等,从
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素养.
(3)学生在绘制和分析直方图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借助图形的特征和变
化去理解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这就是几何直观的体现.在不断接触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
数据的敏感度和整体把握能力,理解数据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从而发展数据观念,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
据进行推断和决策.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分组时,确定组距和组数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如
果组距过大,会导致数据过于集中,丢失部分数据信息;组距过小,则会使组数过多,图形过于复杂,难
以观察数据的整体分布规律.学生可能缺乏对数据范围和特点的准确判断,随意确定组距和组数.
2.在统计频数时,容易出现数据遗漏或重复统计的情况,特别是当数据量较大时.这可能是由于学生
在整理数据时不够细心,没有建立规范的数据处理流程.
3.绘制直方图时,可能会出现坐标轴刻度标注错误、长方形绘制不规范(如宽度不一致、高度不准确)
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绘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掌握不扎实,绘图工具使用不熟练.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应通过大量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根据数据特点合理确定组距和组数的方法,如
尝试不同的组距,观察数据分布的展示效果;强调统计频数时的细心和规范,可采用划记法等方式避免遗
漏和重复;加强绘图练习和示范,明确坐标轴刻度标注和长方形绘制的规范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会制作频数分布表;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三类统计图: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直方图
(二)合作探究
问题1为了举办运动会,学校准备从七年级学生中挑选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