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分析
壹基本结构
贰课程性质
叁课程理念
肆课程目标与内容
基本结构
一、基本结构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5条课程理念
。这五条理念分别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三、课程理念
(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首先,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其次,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最后,语文课程具有全体性、基础性、全面性。
三、课程理念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首先,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其次,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三、课程理念
首先,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
其次,课程内容具有典范性
再次,课程内容具有整合性
(三)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三、课程理念
首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其次,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四)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三、课程理念
首先,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其次,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五)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与内容
1.核心素养涵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
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
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
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
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
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2.总目标
“总目标”共9条,从立德树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
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提出了目标。第1条目标强调立德树人,
其余8条目标分别对应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一)《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1)第1条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提出的目标
(2)第2、3条主要对应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
(3)第4、5条主要对应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
(4)第6、7条主要对应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
(5)第8、9条主要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3.学段要求
“学段要求”对义务教育四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
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分别提出了要求。
(一)《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
现方式”两个层面展开。
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主题与载体形式
课程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主题;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