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中国科普作品精选》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
2.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语文要素】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课外阅读,并积极与他人分享阅读成果。
[教学课时]
机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中国科普作品精选》的兴趣。
2.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新课导入:课件出示高士其、高尔基的书评。
过渡:同学们知道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在评价什么?前苏联作家、诗人高尔基是在评价谁?他们评价的是一本书,一位作者,这本书就是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他的作者就是苏联作家米.伊林。本次的快乐读书吧,我们就一起走进科普作品去看看吧。
二、知晓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1、你读过这本书吗?
出示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封面,说一说从封面能找到哪些信息。
2、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看书籍目录,互相讨论交流)
示例:有像“自来水龙头”“炉子”这样的屋内生活场景,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出示片段,说说你读完之后的感受:
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洗澡?现在的城市里,每家每户都有自来水。我们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差不多有十一二桶。然而在古代。也就是十五六世纪,像巴黎这样的城市里,居民每天
也只能用一桶水。你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能不能经常洗澡呢?又有多少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和清扫房间呢?难怪他们的用水量不大,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自未水,只在一些条件好的地方广场上会有一口水井。那.还需要用桶才能把水吊上来,在水井里经常会发现死猫和死老鼠。那时候的人们不仅缺水,同时缺乏清洁观念。其实,人们养成天天都要清洁的习惯,开始的时间并不久。
预设: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容易理解
3、制定阅读计划。
过渡:对于一本厚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你会制定怎样的阅读计划呢?
(1)了解书的体例。
(2)制定阅读计划。可以按顺序读,分篇章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做好读书计划表。
书名
篇目
时间
日期
《十万
个为什
么》
第一章《自来水龙头》、
第二章《炉子》
6天
月日至月日
第三章《桌子》、第四章《灶台》
6天
_月日至月日
第五章《锅架》、第六
章《餐具柜》、第七章
《农橱》
6天
_月_日至_月日
(3)阅读及记录。
出示阅读方法:
①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
②如临其境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③想一想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
总结: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交流阅读章节,谈谈收获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强化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2、交流阅读体会,激励学生进行持续阅读。
【教学过程】
一、阅读展示
轮流提问题,其他同学抢答、分小组抢答。
问题示例:
有没有透明的铁?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十万个为什么》有十万个问题吗?为什么我们要穿衬衣?
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二、阅读成果
1、推荐的三步法:简要叙述自己喜欢的图书或图书中喜欢的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就某个特点或某处句段篇着重推荐;升华感情,讲出读书后的收获。
2、讲述最有意思的知识片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片段,向组内其他成员介绍吧!
示例: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让人震惊的大床,有昂贵的地毯、威尼斯出产的镜子和最好的工匠制造的钟表,但是你一定找不到我们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洗澡
的
炉膛里,燃烧的松树劈柴在噼啪噼啪地响着。跳跃的火焰仿佛乐师一样,让在炉灶前聚会的大家蹦蹦跳跳。
——厨房
实验室
讲清楚这些片段有意思在哪里。
3、课后作业。
4、积累交流。
三、拓展延伸阅读
1.阅读分享。
预设1:我最喜欢的科普读物是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部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各类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预设2:中国有一本非常有名的科普读物——《看看我们的地球》。作者是李四光,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预设3:我最近读了高士其爷爷的《灰尘的旅行》,该书分为《像山那样思考》《飞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