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o
2.默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能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3.进一步体会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语文要
素】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
1.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概括人物
的品质。
2,揭示课题《清贫》,走近方志敏。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方志敏生平。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脚注和文末“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初步感受
方志敏视死如归、舍己奉公的形象。
(二)联系课文,正确解题
在字典中,“清“贫”都有多种解释,请结合各个义项,说说“清贫是什么意
思。
示:清:(1)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2)干净、纯洁;(3)寂静;(4)公正
廉洁;(5)清楚;(6)单纯,不配别的东西;(7)一点儿不留;(8)清除不纯的成
分;(9)还清、结清、清理;(10)点验;(11)朝代。
贫:(1)穷,和“富”相对;(2)缺乏;(3)絮叨可厌。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理解生词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点拨易错字。如示“恐吓惊吓”两个词语,指名辨析多音字“吓
的读音。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主要写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表明矜持不苟,舍己
为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方志敏被搜身的过程;第三部分
(第9自然段)写方志敏唯一的财产是什么;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点明清贫、朴素
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三聚焦“趣事”,品味对比
(一)体会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表达作用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国方兵士
人物方冥
拿t留弹的兵士另一个兵士
动作
语言
神态
2.交流、评价: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举例说明。
(1)兵士的贪婪。
聚焦典型动作“搜、摸、捏、抢“,体会兵士从“热望〃到“被激怒〃,再到“企
望,最后“失望”的过程。
预设:虽然两个都是兵士,但根据动作和语言可知道拿木柄榴弹的粗鲁野蛮、脾气
暴躁,弓着背的则比较沉稳、老奸巨猾。
(2)方志敏的正义凛然。
聚焦神态描写——“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品味语言描写——“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感受他作为共产党的高官,廉洁
奉公,虽然被俘,却是正义凛然的形象。
(3)学生演读,教师小结:可见,不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背后都有不同的心理。
3.拓展资料,激发情感:“同学们,方志敏作为党和军队的领袖,经手的款项,总
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第二次反围剿时缴获20多万银
元、2000多两黄金,他依然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只有4分钱菜金,兜里没有一块铜板!
国民党送来让他交代的纸笔,被他用来写许多宝贵的文稿……读着课文,看了这些资
料,再看方志敏说的这句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你觉得革命是为了什么?”
(二)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