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三地理教材编写分析.ppt
文件大小:1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三地理教材编写分析一、总体特点紧扣课标立足旧知拓展新知突出区域联系实际二、分篇第一篇地球与月球1.与高二比较,加深的内容:潮汐、日食月食;2.与高二比较,新增的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地球的演化”;3.与其他篇比较,略有难度。第二篇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差异性表现整体性地理环境基本特点成因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不同热量带对农业熟制、农作物种类、人类生活的影响距海远近不同引发的水分状况差异水田、旱作、放牧等农业生产方式、人类生活方式差异海拔高度变化引起的水热组合差异山地垂直景观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引发其他自然要素的变化,导致自然环境整体发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要遵循环境整体性的基本规律。非地带性地壳物质组成、海陆分布、洋流、地壳运动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灾害性破坏在开发、利用自然时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案例: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地域分异(整体性、差异性)第三篇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一、概念多而易混淆“光照资源与热量资源”“水资源、水分资源、水能资源”“草原、草场与草地”……二、知识杂而难梳理用图归纳自然资源世界分布情况我国分布情况气候资源光照资源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以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最为丰富西部优于东部,南北差异不明显,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少热量资源水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耕地生物资源森林草场矿产资源铁矿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区域名称主要自然灾害东北地区洪涝、低温、病虫害、森林火灾华北地区洪涝、干旱、地震、土地盐碱化、病虫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干旱、暴雨、滑坡、地震、病虫害西北干旱地区风沙、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雪灾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干旱、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华南和福建、浙江地区台风、暴雨、风暴潮、地震西南地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森林火灾与病虫害青藏高原地区低温、雪灾、地震第三篇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一、概念多而易混淆“光照资源与热量资源”“水资源、水分资源、水能资源”“草原、草场与草地”……二、知识杂而难梳理用图归纳列表归纳能源种类优点缺点常规能源煤炭①分布广、储量大;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石油、天然气水能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或措施水资源水资源紧张,出现“水危机”1.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水质污染严重,加剧了供需矛盾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时空上的供需矛盾1.建立蓄水工程,如修建水库2.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3.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4.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5.合理开采地下水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按“成因”、“主要分布地区”、“防治措施”列表归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及防治第四篇旅游资源一、课标要点提示常规形式信息技术说明?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旅游景观的观赏和旅游源的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活动与环境协调学习从地理角度观赏旅游景观;运用有关图文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旅游景观的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学习为某地旅游资源设计开发方案。搜集某一旅游区资料,分析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区域气候、地貌等背景知识,阐述旅游景观特征及其成因。二、教材与课标1、教材在正文、案例或练习中体现课标要求如: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旅游景观的观赏——“地理环境与旅游景观观赏”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旅游与区域发展”2、“应结合区域气候、地貌等背景知识,阐述旅游景观特征及其成因。”——“地理环境与旅游景观观赏”从地理环境对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