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 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156.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3.01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题

《商山早行》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

学习者分析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学习目标确定

1. 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熟读成诵。

2. 品味诗歌的意象,把握意境,体会情感。

3. 体会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愁思。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1

先展示漫画(出示),边展示边解说,漫画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导入,后半部分为作者介绍,漫画展示完毕,请学生回忆漫画中的关键词,最后教师展示总结出示。

学生活动1

回忆漫画中的关键词。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漫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环节二:作者介绍

教师活动2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1)有才。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

(2)不幸。虽很有才气,但奇丑,人称“温钟馗”。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

(3)失败原因。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在民间,他的确是个大红人,相当于现在有“超男”;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总之,他是一个穷困潦倒,仕途失意的文人。

学生活动2

说说你对温庭筠的了解结合预习内容补充笔记。

活动意图说明

环节三:创作背景

教师活动3

唐宣宗大中末年,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经过商山时所作,故乡本在山西太原,但曾在陕西西安东南即“杜陵”住过,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学生活动3

结合预习,说说本诗的创作背景。

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写作背景,体悟情感。

环节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活动4

预习检测

学生活动4

1.读准字音

筠(yún)铎(duó)槲(hú)枳(zhǐ)驿(yì)凫(fú)

教师活动5

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5

学生自读、齐读

环节五:梳理大意

教师活动6

从题目“商山早行”中,你注意到了哪些信息?哪个字最关键?

题目中,“早”字最关键,诗中如何体现?

教师活动6

“商山”点明地点,“早”点明时间,“行”表明事件——游子收拾行装,起身赶路。

①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②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环节六: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7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客行悲故乡”中的“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