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浙江省语文中考 作文汇编及写作技巧.docx
文件大小:412.94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6.31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年浙江省语文中考——作文真题及写作技巧

考点突破

1.命题作文

【考点讲解】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扩或缩,明方向

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2.寻题眼,明重心

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3.辨标志,明文体

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

4.知关联,明详略

就是要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2.半命题作文

【考点讲解】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法:

1.补题时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1)暗示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

(2)暗示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

(3)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

(4)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2.补题时要切中题旨文意。

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3.材料作文

【考点讲解】

材料作文的立意:

1.顺向立意

2.逆向立意

3.辩证立意

4.类比立意

真题演练

1.行,思,坐,忆,皆可成文。

??这幅图,唤起了你怎样的回忆?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激发了你怎样的创意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发表见解,还可以文学创作。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请你参加写作活动。

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下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套作、抄袭;

(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3.按要求写作。

温儒敏教授说:“读书,是一种良性生活方式。”书如风帆,书如翼膀。阅读经典名著,可以益智增慧,促人成长;阅读经典名著更需要思考研讨,提高认知,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能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任务一】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请围绕这一话题,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多部,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分享心得。

A.《西游记》B.《红星照耀中国》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水浒传》

【写作提示】

(1)可以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细节或语句的感悟。

(2)你可以适当引述原文,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丰富内容,也可以自由灵动进行创意表达……

【任务二】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就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鲁迅辗转多处,易地求学,最终决定弃医从文。做事应当机立断还是反复斟酌?类似的阅读体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别想了,其实……”或“别想了?其实……”为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写作提示】

(1)你可以叙述自身经历,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2)你可以用倒叙等设置悬念,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也可以用抒情、议论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思考……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戴着斗笠,穿着蓝色粗布外套,背着一个黑色大单肩包,丽水市图书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读者——84岁的朱贞元老人。老人家住农村,长期务农,但他一直保持着阅读习惯,对图书馆充满了向往。

2020年7月19日,他乘坐公交车来到市区后,因为不知道市图书馆的具体地址,他就一路同一路走,最终在太阳底下步行了近四十分钟才辗转来到了市图书馆。得知老人是第一次来图书馆,而且喜欢看故事书,细心的馆员为他找来了相关书籍,还为他办理了免押金借阅证。

第二天,朱贞元老人8点半就到了市图书馆。不巧的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