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东省四县联考2025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32.04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2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25.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随着人工智能(AI)对文学生产介入的日益深入,人工智能在文学写作中的情感生产成为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探讨机器生成内容能否有效表达和传递情感,以及情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本质性影响。

文学作品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毋庸置疑的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并不能主动生成和表达情感,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触及、影响和激发人类情感的客观效果。当前的AI语言模型通过对海量人类文本的训练,能够生成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片段,模仿人类在特定情境下表达的情感。例如,AI可以生成悲伤的诗句、浪漫的情书,甚至反映恐惧或愤怒的叙事.AI通过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了解不同情感的词汇、句式和上下文,从而在表面上触及人类情感,从更深层次来说,正是由于与人脑生产逻辑的根本区别,AI生产的语言反而更有机会激发人类的某种情感体验。

AI生成的作品有时可能因其缺乏传统的人类情感逻辑而显得“陌生”.AI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体验,因此它在生成表达情感的内容时,往往采用统计学上的最优解,这种“计算式情感”可能因其算法的特性导致作品中出现不符合人类常规的情感表达。这种“不协调”可能被人类作者认为是错误,但在读者看来,这种情感的突兀性反而营造了一种新奇的氛围。由此而产生的陌生感本身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引发读者对于情感与人性的新思考。在文学结构和叙事逻辑上,人类文学传统中对叙事结构、情感逻辑和语言形式有着长期约定俗成的审美规范,而这些规范对AI却没有约束力,在某些文学作品中,AI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生成的“生硬”对话或“冷漠”描述反而能突出某种荒诞感。AI的介入打破了人类创作的审美规范,提供了一种“反常规”的美学体验,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中的“陌生化”效应,不仅是一种技术现象,更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这种陌生化可能让人不适,但正是这种不适推动了文学创作的边界扩展,也促使人们重新定义文学的本质与意义。超然客公众号

关于人工智能能够生成情感的问题,其实关乎对于情感本质的理解和探讨。情感的本质不仅是一种主体性体验,更是一种互动性体验。情动理论认为情动是一种预语言的、非表意的、身体化的强度变化,而情感则是经文化加工、被命名和分类的具体体验。情动理论的关键观点是情动并非完全属于主体,而是一种“身体与世界的关系”的动态表现。而人工智能的优势正在于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捕捉社会情感的“宏观流动”,从而为主体模拟出与之互动的世界。换言之,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的情动提供“拟态环境”,虽然AI缺乏情感的主体性与意识,但是它能够通过提供情感拟态从心理学效应上激发人类的情感。人类对AI生成内容的情感属性的认知,本质上是一种“拟态”过程。人类会基于AI生成的语言或行为进行情感投射,误认为AI“具有”情感,这种现象被称为“拟人化效应”。

拟态错觉而产生的“误读”是产生情感投射的根本原因,即将外在的语言或行为视为内在情感体验的外化。比如,当AI生成直击读者情感体验的诗句时,人类可能错误地认为AI“懂”他们,而忽略其仅仅是根据训练数据生成符合语境的内容,这种情感并非AI的真实体验,而是人类自身认知机制“误读”的产物。

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依赖于数据与算法,其“情感”来源于人类语料的模仿和模式识别,而非真正的体验。但也应该看到,AI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语言美感、叙事结构或情节安排触发读者的情感。文学中情感的触达往往通过间接的方式(如比喻、象征),AI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高效的文本生成揣捉文学的“技术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情感氛围。可以说,AI参与文学创作带来了对文学理解的革命性变革,文学不再只是人文和情感的产物,更成为了一种技术性的数据与算法的产物。这种从人文到技术的转化,势必引发对文学知识框架的重新考量和定义。文学的关注点从作者意图和文本美学,转向文本背后的算法逻辑和生成机制。

那么,这种转向到底意味着文学的“去人性化”,还是赋予文学更广泛的意义空间和研究视野呢?诚然,技术主导之下人文和人性内核削弱、情感浓度稀释、娱乐性和消费性增强等问题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但也应该看到技术也为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可能性。比如AI技术推动文学从传统文本形态向多模态叙事转型,结合声音、图像、动画等,形成交互式和沉浸式体验。这种跨媒介的文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文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