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校园反恐防暴安全教育与演练实务.pptx
文件大小: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校园反恐防暴安全教育与演练实务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1

反恐防暴基础知识

02

防暴器材使用技能

03

应急响应流程演练

04

心理建设与危机处理

05

长效机制建设

06

典型案例分析

01

反恐防暴基础知识

刀斧砍杀类

包括使用菜刀、斧头、砍刀等利器进行砍杀,具有攻击性强、易造成伤害等特点。

爆炸类

利用炸弹、易燃易爆物品等制造爆炸,具有破坏力大、范围广等特点。

枪击类

使用枪支等武器进行射击,具有远程攻击、杀伤力大等特点。

纵火类

通过放火焚烧等方式制造恐慌和混乱,具有易引发火灾、烟雾有毒等特点。

常见暴恐袭击类型与特征

校园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全面排查法

对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包括人员、物品、设施等方面。

风险评估法

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师生参与法

鼓励师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积极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

技术防范法

利用技术手段如监控、报警等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法律依据

《反恐怖主义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应急预案框架

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安全防护、事后恢复等环节。

法律依据与应急预案框架

02

防暴器材使用技能

防暴盾牌操作规范与防御战术

盾牌的基本持握方法

左手握住盾牌的握把,手臂紧贴盾牌背面,右手用于其他防卫器械或攻击。

防御姿势

身体保持低姿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盾牌正对前方,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进攻与反击

在防御的同时,寻找机会用盾牌边缘或盾牌猛击对方,制造逃脱或反击的机会。

移动与掩护

在移动时,保持盾牌始终面向危险源,利用地形和障碍物进行掩护。

防暴钢叉/警棍协同使用技巧

钢叉/警棍的基本握法

右手握持钢叉/警棍,手臂伸直,左手用于辅助防御或抓捕。

02

04

03

01

协同作战

在多人配合时,要明确分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攻击与制伏

以快速、准确、有力的动作,用钢叉/警棍击打对方的四肢、关节或要害部位,迅速制伏对方。

保持距离

在使用钢叉/警棍时,要保持与对方的距离,避免被对方反击或夺走。

电击器/电棍

在近距离内,使用电击器/电棍对暴力分子进行电击,使其失去行动能力。

战术配合

在使用非致命器械时,要与队友进行战术配合,形成有效的攻击和防御阵型。

约束带/警绳

在制服暴力分子后,使用约束带/警绳将其捆绑,防止其再次反抗或逃脱。

辣椒水/催泪瓦斯

在遭遇暴力分子时,向其喷射辣椒水/催泪瓦斯,使其暂时失去战斗力,从而迅速控制局面。

非致命器械的实战应用场景

03

应急响应流程演练

发现可疑人员或物品、接到恐吓电话等紧急情况。

按下紧急按钮或拨打报警电话,报告紧急情况并说明地点、人员、事件等信息。

报警信息迅速传递至校园安保中心、当地警方及相关部门。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师生疏散,配合警方开展调查。

一键报警系统启动标准流程

触发条件

报警方式

信息传递

后续行动

师生疏散路线与庇护点设置

疏散路线

根据校园建筑布局和实际情况,制定多条疏散路线,确保师生快速、安全撤离。

庇护点选择

选取安全、稳固的建筑物或区域作为庇护点,如操场、体育馆等。

疏散指引

在校园内设置明显的疏散指引标志,确保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疏散路线和庇护点。

人员统计

建立有效的人员统计和清点机制,确保所有师生安全撤离。

最小作战单元战术配合要点

小组组建

根据实际情况,将师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明确负责人和任务。

战术配合

各小组之间保持联系,互相支援,形成最小作战单元。

应对方式

面对暴力威胁时,采取防御姿态,寻找机会制服暴徒或等待救援。

自我保护

优先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与暴徒直接冲突,尽量远离危险区域。

04

心理建设与危机处理

稳定情绪

通过温和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安抚儿童,确保他们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传递正确信息

向儿童传递正确的信息,让他们了解发生了什么,避免谣言和误解。

建立信任关系

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倾听他们的声音。

创造安全环境

确保儿童身处安全的环境,远离危险源,并尽可能提供他们熟悉的物品和场景。

突发事件中的儿童心理安抚技巧

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指挥体系、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

制定应急预案

培训教职工与儿童、家长、媒体等沟通的技巧,以便在危机中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安抚人心。

沟通技巧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协作水平。

应急演练

加强教职工的心理承受力培训,帮助他们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和镇定。

心理承受力培训

教职工应急指挥能力培养

事后创伤干预机制建立

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经历突发事件的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

建立支持系统

为受影响的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总结经验教训

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