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一、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膨胀回位”(一)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嬗变循环太史寮商朝末年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丞相府秦、汉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中央秘书机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魏晋南北朝初步建立三省并重、三省分权唐、宋中央秘书机构(政事堂、翰林学士院)内阁(一省制)明、清机要秘书机构南书房、军机处清中央秘书机构第一节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二)中央秘书机构“膨胀回位”的原因1.皇权周期性地由强转弱2.实务性的秘书机构周期性地由弱转强3.权限不明为秘书机构扩权推波助澜(三)宦官秘书机构“膨胀回位”的原因是象征化的皇权与实务化的秘书机构之间的矛盾。宦官与朝官的矛盾。第一节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二、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及其原因(一)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的演进(二)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的原因首先,地方主官与秘书机构间的关系,与皇帝和中央秘书机构间的关系有很大区别其次,即便某一个地方秘书机构扩权,也只是个案,不会引起全国所有各级地方秘书机构的扩权。第三,地方秘书首脑和秘书吏员有着正常的逐级升补途径,大多数能忠于职守。第一节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三、历代秘书机构设置的启迪第一,秘书机构是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应紧紧围绕领导工作服务。第二,设置秘书机构应因事设人,力求精干,避免重叠,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第三,明确规定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的权限,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又防止越权而干扰领导的工作。第四,机构相对稳定,减少人员流动,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步发展。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一、历代秘书官吏名目的演变原始社会纳言、史官夏官师、太史令商史官(贞卜、祭祀、作册、记事)周(西周)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女史(春秋战国)士任秘书(尚书、掌书、主书、御书、左徒、令正等)秦丞相、御史大夫、尚书、符玺令、博士汉尚书魏晋南北朝秘书令、中书令、起居令史、著作郎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唐中书舍人、给事中、宰相、翰林学士宋宰相、枢密使(都丞旨、副都丞旨)、翰林学士辽、枢密使、林牙、翰林学士金尚书令元中书令、翰林学士明内阁学士、通政使、六科给事中、秉笔太监清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军机章京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二、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秦朝史官世袭地方官衙则采用吏试法汉代着重于业务能力魏晋南北朝秘书写作唐代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娴于辞令和有处理公文的能力,外貌要求宋代设宏词科从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考选文字秘书元代逐级升补明代科举考试清代军机章京由军机大臣初选,由皇帝亲自录取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其选拔方式而论,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还有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多、年富力强、敏捷、能够保守机密等要求。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三、历代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秦“五善”、“五失”汉“常课”或“小考”魏晋南北朝秘书官吏考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