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成形,王宫、地方政府和诸侯国中也设立了秘书机构或配备有秘书人员;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产生了初步的公文拟制、用印、制作制度,公文种类增加,档案被广泛利用;秘书人员形成了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东周时期史官衰落,产生了御史等一批新的秘书官职,大批士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第一节秘书机构太史寮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一)太史寮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2.太史寮的“五史”(二)王宫秘书人员二、信访机构诞生
第二节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分工: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人员分别承担各种工作;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人员承担内容各不相同的业务。第二节秘书官吏层次: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人员分成王宫、朝廷、地方政府、诸侯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人员一般比下级机构的秘书人员地位重要、作用要大;2.同一部门的秘书人员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层次的增多,使秘书人员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第二节秘书官吏(三)产生了职业道德书法“秉笔直书”的行为规范和“君举必书”的行为准则(四)形成了职业个性刚正不阿、威武不屈(五)文化素质优秀学校“六艺”秘书人员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职业要求的严格性第二节秘书官吏二、史官衰落的原因(一)人治观念继续增长(二)史官与国君观念上发生冲突(三)选官制度的变化三、新秘书官职的产生(一)从原先低级史官中提拔高级秘书御史(二)重新设置一批秘书官职尚书(秦国)、掌书(齐国)主书(魏国)、御书(赵国)令正(鲁国)(三)从宦官中提拔一些秘书官员第二节秘书官吏四、士充实秘书队伍(一)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私学的兴办,政治的需要(二)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1.职能单一。2.作用大,地位高。3.任期短,流动性大。(三)士充实秘书队伍的意义1.“士”任秘书使秘书人员继续保持较高的地位,从而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2.“士”任秘书使秘书工作在语言文字之外又有了参谋咨询的功能,秘书工作由此有了文书事务和辅助决策两个相辅相承的功能,对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节秘书官吏五、私人秘书出现食客、门客和舍人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秦国的吕不韦来源复杂,以有文化的游说之士为主私人秘书的出现,说明秘书工作向社会化发展,使服务对象扩大。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载体我国早期的文书表现形式:甲骨文书、金文文书、简牍文书、缣帛文书(一)甲骨文书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使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文文书所逐渐替代。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二)金文文书西周的金文文书有四个特点:内容广泛,记述详细,真实可信,数量众多,最为盛行。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三)简牍文书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时期,使用最多文书形式。(四)缣帛文书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一)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二)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三)拟文有了规定程序(四)用印制度(五)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三、公文文体(一)王命文书(下行文)誓、诰、命、策、典、训、令、檄文(二)上行文谟、上书、事书(三)平行文盟书、载书、移书、约剂四、档案工作(一)中央档案机构天府的设立(二)副本制度和金藤之匮(三)档案开始被广泛利用
第四节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一、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第一,鉴于商灭亡的教训,慑于人民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