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秘书史》课件_第五章.ppt
文件大小:2.58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4.09千字
文档摘要

(二)宋朝的鼓院、检院(三)唐宋信访机构比较宋代的鼓、检两院与唐代的匦使院相比较,有如下不同:第一,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各自独立、层次不同的部门。第二,武则天鼓励吏民投书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政敌,宋代设两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皇帝直接了解下情,这就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它的作用。第三,唐代匦使院隶中书省,宋代两院却隶属门下省,门下省为皇帝的近侍组成,故就隶属关系而言,更亲近于皇帝,地位重要。第四,两院的业务已有了规章使处理上书的手续有了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这些区别,反映出宋代的信访处理比唐代有明显的发展,其机构设置也趋于合理第三节秘书官吏一、隋唐秘书官员的主要来源(一)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四才”选试“四才者,身、言、书、判也。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辞辩证,书取其书法遒美,判取其文理优长”。其中“书、判”是关键。第三节秘书官吏(二)从文士中聘请凡未通过吏部铨选的及弟者,可以求助权贵为之“论荐”,即向朝廷保举,如果成功称“荐奏官”,如果不成功或等待下一次铨选,或到幕府充当幕僚,待任职一段时间后或许可由幕府向朝廷推荐,称入幕。(三)从名士中征召征召在汉代是一种正式授官制度,在唐代偶用之,被征召者一般只授以无阶品的学士职或言官。(四)自荐(五)从下级秘书中提升二.宋朝秘书人员来源概述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制度第三节秘书官吏四、秘书官员的素质(一)文化修养很高(二)尽心尽职,严守制度(三)应变能力强(四)宋朝秘书官员的民族气节五、秘书官员的参谋作用第三节秘书官吏六、秘书官吏的考核考课法德行“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对君主的忠诚程度;“行”包括官吏才能、守职的勤惰状况、政绩。“德”----“德、慎、公、勤”(四善)“行”----“二十七最”“四善二十七最”九等第四节文书档案工作一、文书档案工作法律化(一)文书拟制方面(二)公文处理,传送方面(三)伪造、盗窃、毁弃公文或印章方面(四)保密方面二、文书工作制度化(一)唐朝的文书工作制度“四禁”制度、用纸制度(二)宋朝的文书工作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贴黄制度公文拟制和誊录制度公文签名、判署制度一文一事制度引黄公文抬头避讳制度军邮制度宋朝中央的文书工作还有如下规则:批答、内批进草录白、画旨录黄、画黄三、公文文体1.下行文唐皇命文书七种:册、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论事敕书、敕旨、敕碟朝廷及地方官衙下行文有:堂判、堂贴、宣、剳、札子、部符、部省札、符宋代皇帝颁发的下行文有册书、制书、敕书、诰命、诏书、御札、敕。宋代对它们的使用对象、范围作有变更,其余为宋代增设。诰命御札,皇帝的手诏也称御札。敕第四节文书档案工作2.上行文表、状(笺)、启、碟枚疏、子、熟状3.平行文隋唐官衙间的平行文主要有关、刺、移。四、文书档案工作分流(一)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唐朝的甲库宋代的架阁库(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思考题:1.试分析隋唐两宋“三省分权”对中央秘书机构的影响。2.科举制对隋唐两宋秘书人员选拔产生了什么影响?3.简述隋唐两宋秘书人员的素质。4.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有何特点?5.简述宋代秘书人员的民族气节。*******要点:1.隋建三省六部制,其朝廷秘书机构集中在秘书省、门下省和内史省中。皇宫秘书机构为内待省和太常寺。2.唐朝,其朝廷秘书机构分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相互配合,互相制约,一度设置政事堂为朝廷中枢的秘书机构,皇宫秘书机构则有翰林学士院,信访机构有匦使院,地方各级秘书机构健全。3.隋唐时期,秘书人员来源多样,素质较高,职责分明,作用明显,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化。4.唐朝以律令的形式制定了全面而详细的秘书工作制度,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开始分流,公文文体整齐、划一。5.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秘书人员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因此,隋唐两宋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第一节朝廷秘书机构一、唐三省的秘书职能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第一节朝廷秘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