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一、抑制文牍主义的尝试(一)文牍主义盛行一为公文泛滥二为行文冗长三为内容空洞(二)三令五申严禁繁文(三)制定法规规范程式(四)惩处违者以作警示(五)创设新法提高效率(六)明朝抑制文牍主义的经验教训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二、文书工作制度票拟、贴黄、公文格式、公文字体、行移勘合、面裁、整顿驿传三、公文文体明代皇帝颁发的下行文有:诏、诰、制、册文、谕、书、符、令、檄等臣下上呈皇帝的上行文有:题、表、笺、奏、疏、讲章、书状、文册、揭贴、制对、露布、译等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各级官府的上行文有:咨呈、呈状、申状、牒呈、牒等;下行文有:照会、札、下帖、故牒等;平行文有:平咨、平关、平牒等。明代文书的总称为:“文牍”、“案牍”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四、档案工作(一)规模宏大的中央档案库皇史宬、后湖黄册库、内阁大库、古今通集库、大本堂(二)档案工作制度完备制作与装订、分类保存、保管、查阅、保卫思考题:1.明代有哪些中央秘书机构?2.简述明代宦官秘书机构及其危害。3.明代产生了哪些新的文书工作制度?4.明代抑制“文牍主义”有哪些经验教训?5.明代档案工作有哪些进步?********要点:1.秘书机构数量众多,阵容强大,且已系列化。2.中央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的实际地位很高,在国家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3.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趋于完备。4.秘书人员主要来自于科举出身者,文化水平高,从而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5.明后期,文牍主义泛滥成灾,秘书工作几近失控总体看,明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内阁、政通使司、六科、司礼监和文书房一、内阁宰相一职自此被取消。1382年,设殿阁大学士,充当皇帝顾问,处理奏章。统称为“四殿二阁”。明成祖时改称内阁学士,也称辅臣。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专门的秘书部门:(一)中书科中书舍人缮写正本,誊录副本的一般文书工作人员(二)制敕房中书舍人负责缮写、誊抄诰敕、翻译敕书、外国文书和誊录揭贴、兵部记功簿及勘合等二、六科明代的六科是一个特殊的机构皇帝与六部之间的一个联系渠道职责是“掌待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是职掌相当宽泛的秘书机构六科给事中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三、通政司总收文机关基本职责是“掌受内外章疏敷奏之事”长官通政使,下设左、右通政各一人等独立的专门化中央机构它集收文、信访、议政于一体,处于下情上达的咽喉位置,地位相当重要,是明代仅次于内阁的高层秘书部门。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四、司礼监和文书房司礼监是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待机构之一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文书房置掌房太监十员,直接为皇帝处理文书行人司、尚宝司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中央秘书机构有三个特点:一是数量众多;二是分工明确;三是直接协助皇帝处理事务。五、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秘书机构明代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各设司务厅,置司务为长官,掌管公文的收发、登记、检查、催办等事。另户、刑两部因事务较繁杂,还设有照磨所,置照磨、检校等官职,掌管清理各类卷宗。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另户、刑两部因事务较繁杂,还设有照磨所,置照磨、检校等官职,掌管清理各类卷宗。詹事府、太仆寺、鸿胪寺、钦天监等衙门内,都设主簿厅,以主簿为长官。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等衙门,均设典簿厅,以典簿为长官。宗人府下设经历司,以经历为长官。唯有都察院内,设置了经历司、司务司、照磨所三个秘书机构。第一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五军都督府内各设经历司,置经历、都事等官。地方行政区划分为布政使司(相当于省级)、府、县三级。布政使司内均有经历司、照磨所、理问所等秘书机构。经历司、照磨所所置官职与中央部门同类机构所置相同。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提控案牍等秘书官吏。府衙门也设有经历司、照磨所。县衙门仍以主簿为秘书首领,下属有典史等秘书人员。第二节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