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散文界兴起()的创作热潮,这是对散文审美性回归的努力。
2.()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A、曹明华
B、巴金
C、杨绛
D、陈白尘
3.王任叔的杂文专集有()
A、《扪虱谈》
B、《生活·思索与学习》
C、《边风录》
D、《学习与战斗》
4.张秀亚的散文,表现出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特别是带有明显的“五四”时期()式的笔调。
5.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软性散文”是指()
A、闲适散文
B、幽默散文
C、闺秀散文
D、小女人散文
6.梁实秋《雅舍小品》艺术内涵的两大层面是()
A、对于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
B、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
C、对于反革命分子的痛击
D、对于社会黑暗的鞭挞
7.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的序中,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A、“诗人”时期
B、“学者”时期
C、“斗士”时期
D、“革命者”时期
8.()是五四时期的散文大家,不仅以众多的杂文著称于世,更以独树一帜的记叙抒情小品享誉文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开创了闲适和言志的艺术流派。
A、鲁迅
B、朱自清
C、周作人
D、胡适
9.《朝花夕拾》带有自传的性质,在鲁迅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表现在()
A、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时代的侧面,显示了晚清社会的落后,封建思想枷锁的沉重,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自大骄横,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
B、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
C、精彩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停滞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和知识界人士的面影
D、从时间上讲,具有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10.何凡的杂文集有()。
A、《不按牌理出牌》
B、《三叠集》
C、《一心集》
D、《谈言集》
11.1940年8月20日,夏衍、聂绀弩、孟超、宋云彬、秦似在桂林创办()杂文月刊。
12.“东北作家群”散文。
13.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广泛、持久、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所谓广泛,是()
A、从广袤性、广度上讲,鲁迅杂文的内容包罗万象,他的笔锋对准了千奇百怪的病态社会的方方面面。
B、从时间上讲,指其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C、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大憎表示大爱。
D、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14.张中行的(),以独特的格调被人称为“当代的《世说新语》”。
A、《负暄琐话》
B、《负暄续话》
C、《负暄三话》
D、《顺生论》
15.《蔚蓝色天空的黄金——当代中国60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散文卷》的编者是()。
16.上海“孤岛”时期影响最大的杂文期刊是()。
17.1921年7月,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同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在现代文坛引起巨大的震动。
18.1920年起,()成了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19.聂绀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战斗的杂文,先后结集为()
A、《关于知识分子》
B、《历史的奥秘》
C、《蛇与塔》
D、《婵娟》
20.夏衍还有一些杂文通过对象征性事物的描写来抒情和说理,这类杂文形神兼备,清新蕴藉。如刊登于《野草》创刊号上的《旧家的火葬》。
21.杂文名篇《况钟的笔》的作者是()
A、巴人
B、徐懋庸
C、邓拓
D、郭沫若
22.曹晓冬的散文《手记》和《梦游》,以梦呓和幻觉的形式来结构全篇,大量似真似幻、闪烁其词的幻觉描写,把读者引入一个虚无缥缈的非理性意识空间。
23.真正为沈从文赢得声誉的散文作品是()和《湘西》。
24.比起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