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农业和医学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勤劳和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而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
想信念
(2)领略中国传统医学诊疗理论与技法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医文化之美
(3)用中医理论指导养生实践、保障身体健康,主动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医文化识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找关于农业
课前任务和医学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解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提出问题:
互动导入你知道哪些我国古代的农学和医学著作?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农学和医
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等知识
一、农学
(一)水利工程
传授新知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郑国渠”和“隋唐大运河(南端终点‘拱宸桥’)”图片,并进行讲解
农业生产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中国历代王朝都
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建设,兴建了大量的公共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很高,
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水文知识。中国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安丰塘、
都江堰和郑国渠、隋唐大运河、五代十国时期的捍海塘、元代开凿的会通河(自山东泰安东平到山东聊城临清)
1
和通惠河(自北京昌平白浮村到北京通州张家湾村)等。
(二)牛耕技术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耒”和“耜”图片,并进行讲解
人们最早在耕地时,主要用耒和耜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下端是尖锥
式,主要用于翻土,使用时可以把尖头插入土壤,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后来,耒经过多次改进,
可以有两个尖头,或者将横梁变成省力曲柄。耜的形体不规则,多为近似树叶形或圆形的片状板,一般有刃口,
另一半略带小柄,用以手握,有木制、石制、骨制或蚌制,主要用于挖土或掘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耒耜”图片,并进行讲解
后来,人们将耒和耜结合起来使用,便出现了耒耜。耒耜以耒为柄,以耜为起土部分,类似于现代的铁铲、
铁锹,是犁的前身。耒耜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耕作效率。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使用耕畜牵引的耕犁。它是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执鞭,通过扯拽缰绳来“指挥”牛
的行进方向而进行耕作的方式,其特点是牛代替人拉犁。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汉代彩绘木牛拉犁木雕”图片,并进行讲解
秦汉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普及,在犁的基础上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