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天文学和数学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2)了解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教学目标素养目标:
(1)领略中国天文学和数学的独特魅力,体会并主动学习古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所具备的刻苦钻研、奋发
进取精神
(2)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找关于天文
课前任务学和数学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解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提出问题:
互动导入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吗?他们有何成就?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对世界做出
的贡献;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一、天文学
(一)天文仪器
传授新知
中国古代的人们非常重视物候和农时,于是就发明了一些天文仪器来观测天象、制订历法,从而准确地把
握物候和农时规律。
1.圭表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圭表”图片,并进行讲解
远古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久而久之,人们便从太阳每天有规律的东升西落中发现了太阳与时
1
间的关系。于是,人们开始以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中国使用最早、沿用最久的天文测量仪器是圭表。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置的尺,表是直立于平面上测日
影的标杆或石柱,圭与表相互垂直。人们通过表影在不同时间落在圭面的长短变化,测量、比较、标定日影的
变化,推算和制定了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节令日期,从而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事活动。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观星台”图片,并进行讲解
我国最重要的圭表测量遗址在河南登封的周公测景台。周公测景台俗称“无影台”,又名“八尺表”,相
传是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是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在此立土圭测
日影之处。后来,唐代天文官南宫说奉诏在此处仿照周公的土圭旧制建成了石圭石表,元代郭守敬又在测景台
北约20米处建造了永久性的观星台。
【教师】讲解“郭守敬与《授时历》”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授时历》对我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2.日晷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托克托日晷”图片,并进行讲解
日晷又称“日规”,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两部分组成。日晷是通过测量太阳在不同时间段
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当下的时间,是古代人们测量时辰的一种计时仪器,一直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