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我们无论是在学校的社团交流中,还是职场的工作交际中,亦或是在家庭里和亲戚的交往中,都能看到有一些人能游刃有余地在各种人际关系里穿梭自如。
真的很羡慕这些人的情商,但是难道就没有一些方法能真的帮我们学会经营、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吗?
有的!
北宋的诗人苏轼的朋友圈就可谓是“知己便天下”,上到宰辅重臣、地方干吏,如王安石、司马光;下到乡绅农夫、村妇妓女,如琴操、周韶;再到文坛盟主、艺界大师,如欧阳修、黄庭坚;甚至是高僧名道、淡泊隐士,如佛印、陈季常等都是苏轼的朋友圈。
如此爱交友也会交友的苏轼,究竟是怎么与这些各色人等进行交往的?
我们现代年轻人又能从苏轼的“交友智慧”里学到什么呢?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秉持佛家众生平等理念的苏轼,交友时从不设定必须要交往哪个阶级的人群,而是交天下之友。
就连苏轼的政敌王安石,在听说苏轼获罪后,竟然亲自给皇帝写信保他。
我们现代年轻人交友的目的性太强,总是觉得一定要交能帮助自己事业或者学业的朋友,那些没自己做的好的人,就把没必要往来,更别说把他当做朋友了。
你要知道,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目的磁场。
那我们难道要逢人就交友吗?那岂不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用在交际上了?
别急,看完下面的,你就懂为什么苏轼在创作诗词之余,又能交到这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了。
苏轼的朋友那么多,每个人的行业都各不相同,苏轼是怎么做到能和他们交流自如的呢?
“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意思就是大家在一起很舒服的聊天,有的没的乱谈一气,就当消遣。
在我们生活里,第一次和对方聊天的时候,你拘谨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只要带着真诚的心去交流即可。
苏轼当年被贬到海南时,遇到一位黎族小伙伴,一个说四川话,一个说海南话,两个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谈了老半天,口语不通心语通。最后黎族小伙见苏轼穿得单薄,竟送了一块木棉布给苏轼。
所以与不同圈层去交流,更考验你的态度和能力。苏轼一直都懂得。
苏轼对朋友的玩笑背后,是对朋友怀才不遇的担忧。
苏轼对王安石、司马光这些政客朋友的直白坦言背后,是他对自己价值观的坚守:他只说他认为对的,从不曲意迎合。
苏轼对各色人等的朋友更是能帮就帮,例如帮风尘女子:琴操、周韶从良,帮农民邻居的孩子文化知识等。
苏轼永远不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别看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只要想想自己的生活,就知道“帮忙”这个词其实真的很麻烦,尤其是带着真心去帮各种朋友的忙。
我们经常会觉得“怎么又找我”“帮忙好麻烦”“就推脱一次吧,反正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苏轼却用行为告诉了我们:不为什么,因为我把你当朋友,所以我愿意帮你。
被诋毁陷害,还要保持善良。这就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了,也许许多人会不同意苏轼的这一价值观。
但是你知道吗?苏轼就是凭借这样的品行,把敌人变成了知己、朋友!
王安石是苏轼的政敌,他们所尊崇的政治理念完全不同。在王安石掌权时,就曾利用职权把苏轼贬谪到黄州。
落井下石,换作我们普通人没有去报复就已经算是善良了。但是苏轼做的更绝!
苏轼非但不记恨不报复,而且在王安石下台后,竟然还专门跑去南京去找王安石,二人还一起旅游、吟诗游乐。
无独有偶,章惇作为和苏轼同科进士的好友,就因为嫉妒苏轼的才华而把他贬谪到海南。而后来宋徽宗上位,苏轼被重用,章惇被贬雷州。
人生又一次更换,面对当初的落井下石,章惇也害怕苏轼会报复,于是派儿子去叙旧,但是他太不了解苏轼了,苏轼当时是选择原谅他!
苏轼不仅让章惇儿子带话说自己和章惇是四十年的好朋友,而且还给章惇的母亲写信说被贬的雷州并不艰苦,自己弟弟就曾被贬那里,过得很好。
这样善良的苏轼,自然是收获了王安石、章惇的友情,而且苏轼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站了出来,这种善良和宽容显得更加珍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也可以不必太过戾气。我们在被别人落井下石后,可以不用非得和苏轼一样交朋友,但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宽容,起码做到原谅,不去再次加深别人的困境。
许多人以为,只有当好好先生,说别人爱听的话,做别人爱做的事,迎合众人的喜好,才能博得大家的喜欢。
从不得罪人,才会有很多朋友。
苏轼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这样交不来天下的朋友,因为你无法迎合所有人。
这样交来的也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曲意迎合。
苏轼是个很喜欢开玩笑的人。他对关系好的朋友会有节度的嘲讽,增进友情。
在与人相处里,“开玩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是苏轼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苏轼能够天天嘲讽别人,朋友们还不以为意,是因为他们随时可以嘲讽回去,且不担心报复啊。
苏轼当时被贬黄州,陈季常做为好友一点不疏离苏轼,反而热情地接待他,被贬反而成为了愉快的经历。
苏轼曾经写诗说陈季常“怕老婆”,还写出了人尽皆知的悍妇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