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第5课 书 法.pdf
文件大小:1.36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4.78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书法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书法的主要类型

(2)深刻理解书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素养目标:

(1)欣赏书法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2)感受书法的深厚底蕴,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

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书法的主要类型,书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书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找关于我国

课前任务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并进行了解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提出问题:

互动导入书法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书法家有哪些?其书法作品有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书法的主要类型和文化内涵等知识

【教师】扫码播放“中国书法的发展”视频,并进行讲解

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在

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历史中,书法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

传授新知发展阶段,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

一、篆书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法字体。从汉字发展的角度看,篆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汉字隶变之前的古文

字都属于篆书,包括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秦代小篆及汉代篆书碑刻等字体形态。

甲骨文是先秦时期产生的,其已经具备书法艺术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可以说是书法最初的艺术形

态。甲骨文的字体直线较多,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挺拔遒劲,字形古朴空灵,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运刀如笔的

1

艺术技巧。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金文较为常见,保存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多铸于青铜器上,曾与甲骨文并行于商代,一直延续到

秦汉时期。《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都是金文中之名品。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石鼓文”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石鼓文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是汉字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过渡性书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石鼓文字体方整,笔力劲健,章法匀称,有雄浑朴茂的艺术美感,被历代书法家视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

有“书家第一法则”之誉。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琅琊台刻石》”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小篆也称“秦篆”,是经过统一规范的秦代官方标准字体,其字形修长,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均匀

且长,以《泰山刻石》与《琅琊台刻石》为典范。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袁安碑》”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汉代篆书以东汉碑刻为主,其结体茂密,体势方圆结合,用笔遒劲,与秦篆的风格大不相同,留下了以《祀

三公山碑》、《嵩山少室石阙铭》、《袁安碑》、《张迁碑》为典范的碑刻作品。

二、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