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纳雍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题带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答案:B。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矛盾性
D.可知性
答案: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了()
A.相对主义观点
B.绝对静止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点
答案:D。这句话强调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没有反作用
答案: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5.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答案:D。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决定。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
D.价值
答案: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7.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
B.一般等价物
C.金银
D.价值符号
答案:B。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供给大于需求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答案: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答案: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答案:A。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