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吉林银行零售信贷客户经理社会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69.99 K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3.24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吉林银行零售信贷客户经理社会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发现有人触电,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迅速拉下电闸

B.将电线用铁丝拨离触电者

C.立即切断电源

D.用绝缘柄的斧子砍断电线

【答案】:B

【解析】发现有人触电时,首要原则是尽快切断电源,以避免触电者持续受到电流伤害。迅速拉下电闸和立即切断电源都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是正确的急救措施。用绝缘柄的斧子砍断电线,因为斧子有绝缘柄,能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的同时切断电源,也是可行的做法。而铁丝是导体,用铁丝拨离电线,电流会通过铁丝传导到施救者身上,导致施救者也触电,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所以本题应选择将电线用铁丝拨离触电者这一选项。

2、甲在家中进行卫生打扫时,把一件旧大衣当作垃圾丢弃,未察觉到妻子藏于该大衣口袋中的5000元钱。之后,这件大衣被乙捡回。甲的妻子发现钱丢失后,与甲一起找到乙,要求归还这5000元,但乙拒绝归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抛弃行为使其对该5000元钱的所有权消灭

B.乙依据先占原则取得该5000元钱的所有权

C.该5000元钱为埋藏物,乙为发现人,应取得所有权

D.乙应将5000元钱返还给甲

【答案】:D

【解析】甲扔掉大衣时并未发现妻子藏在口袋里的5000元钱,这表明甲并无抛弃5000元钱所有权的主观意愿,所以其抛弃行为不会使对该5000元钱的所有权消灭。先占原则适用于无主物,而这5000元钱并非无主物,其所有权属于甲,乙不能依据先占原则取得该5000元钱的所有权。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或他物之中的物,这5000元钱是藏在大衣口袋里,并非埋藏物,乙不能因所谓发现埋藏物而取得所有权。乙捡到的5000元钱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乙没有合法依据占有这5000元钱,导致甲遭受损失,根据法律规定,乙应将5000元钱返还给甲。

3、2020年正式施行的新修订《土地管理法》,解决了过去农村土地须征为国有才能进入市场的问题,有助于直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该法律规定,集体建设性用地入市时,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方可入市。

A.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

B.乡镇政府

C.县级政府

D.当地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答案】:A

【解析】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时,需由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同意才能入市。这是因为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是农村村民自治中体现村民集体意志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充分保障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利,确保集体土地的处置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乡镇政府负责指导和监督村民自治等相关工作,但并非是决定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同意主体;县级政府主要进行宏观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等工作,不直接参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否同意的决策;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工作,也不是决定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否同意的主体。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

4、下列各项均为莫言作品的是()。

A.《晚熟的人》和《昆仑殇》

B.《檀香刑》和《酒国》

C.《废都》和《蛙》

D.《白鹿原》和《红高粱》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莫言作品的了解。首先,逐一分析各文学作品的作者。《晚熟的人》是莫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昆仑殇》是毕淑敏创作的长篇小说,并非莫言作品。《檀香刑》以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民间反殖民的故事,是莫言的作品;《酒国》是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不属于莫言的作品;《蛙》以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反映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是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红高粱》由莫言创作,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所以只有包含《檀香刑》和《酒国》的选项全部为莫言的作品。综上,正确答案描述的作品是《檀香刑》和《酒国》。

5、将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以及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栏目中,通过以事说理、以案明德的方式,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这体现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要求。

A.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

B.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

C.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

D.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将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融入各领域新闻报道及各类节目栏目,通过以事说理、以案明德增强人们多种意识,重点在于发挥舆论的作用来营造良好道德环境。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侧重于文艺作品对人道德情感的熏陶;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强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