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30分)
1.小张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最近发现社区居民中有不少家庭存在贫困问题。以下是社区调查的结果:
(1)社区共有1000户家庭,其中贫困家庭有200户;
(2)贫困家庭中,有80户家庭的贫困原因是因病致贫;
(3)有60户家庭的贫困原因是因灾致贫;
(4)有40户家庭的贫困原因是因学致贫;
(5)有20户家庭的贫困原因是因失业致贫。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以下问题:
(1)社区贫困家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针对贫困家庭,社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他们脱贫?
(3)如何评估社区贫困家庭帮扶工作的成效?
答案:
(1)社区贫困家庭的主要原因有: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因失业致贫。
(2)社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开展就业培训,提高贫困家庭的就业能力;开展医疗救助,减轻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开展教育扶贫,提高贫困家庭的受教育水平;开展灾后重建,帮助因灾致贫的家庭恢复生产生活。
(3)评估社区贫困家庭帮扶工作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贫困家庭脱贫率、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等。
2.小李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负责一个社区儿童活动中心。近期,活动中心接到一个投诉,反映部分儿童在活动中存在欺凌现象。以下是调查情况:
(1)欺凌现象主要发生在小组活动中,涉及10名儿童;
(2)欺凌者多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3)被欺凌者多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4)欺凌行为主要包括言语侮辱、推搡、抢夺玩具等;
(5)活动中心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管理、增设心理辅导等,但效果不明显。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以下问题:
(1)儿童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针对儿童欺凌现象,活动中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干预?
(3)如何评估儿童欺凌现象干预工作的成效?
答案:
(1)儿童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学习成绩差异、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
(2)针对儿童欺凌现象,活动中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教师管理,确保活动安全;开展同伴关系教育,培养儿童合作意识;设立心理辅导室,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提供心理支持。
(3)评估儿童欺凌现象干预工作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欺凌事件发生率、被欺凌者心理恢复情况、活动中心教师满意度等。
二、政策法规题(20分)
1.请简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
(2)规定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4)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5)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请简述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关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答案:《残疾人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
(2)规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4)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5)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3.请简述我国《社会救助法》中关于社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救助法》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社会救助对象为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
(2)规定社会救助标准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
(3)明确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4)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保障社会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4.请简述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关于残疾人教育保障的主要内容。
答案:《残疾人教育条例》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残疾人教育的原则和任务;
(2)规定残疾人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4)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
(5)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三、选择题(40分)
1.社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以下哪项不属于其角色定位?
A.服务者
B.管理者
C.咨询者
D.支持者
答案:B
2.以下哪项不属于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儿童活动中开展工作的原则?
A.尊重儿童
B.保护儿童
C.教育儿童
D.满足儿童需求
答案:C
3.以下哪项不属于社区工作者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的职责?
A.了解社区居民需求
B.制定社区服务计划
C.组织社区活动
D.管理社区设施
答案:D
4.以下哪项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
A.尊重残疾人
B.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C.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D.监督政府落实残疾人政策
答案:D
5.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
A.公正、公平
B.尊重、关爱
C.自愿、协商
D.救助、发展
答案:C
6.以下哪项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