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桂林资源县资源镇卫生院招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协调配套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解剖麻雀”的方法
B.“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C.“弹钢琴”的方法
D.“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
【答案】:C
【解析】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协调配套地解决问题,这强调的是在处理事情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协调推进。解剖麻雀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典型来了解一般情况的方法,侧重于对具体案例的剖析,并非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抓主要矛盾是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重点在于明确关键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没有突出全面协调的含义。弹钢琴时需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而且还得相互配合,才能弹出好的音乐。这和围绕中心问题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协调配套地解决问题的理念是一致的,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地开展工作。抓两头带中间是通过抓好先进和落后这两头,来带动中间部分的发展,主要是一种工作策略,并非强调全面系统的协调安排。所以答案是弹钢琴的方法。
2、2018年8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下列关于立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正式出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才正式宣告结束
B.立秋的三候是: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大致反映了这个阶段的气候特点
C.“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是乾隆吟咏立秋的名句
D.立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这一天太阳达到了黄经135度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立秋的相关知识,对每个描述逐一进行分析判断。“秋后一伏,热死老牛”描述的是立秋后还有末伏,会持续炎热一段时间。出伏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而整个三伏天结束是末伏结束,并非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正式出伏且三伏天结束,三伏天出伏时间是由庚日决定的,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共10天,所以当末伏结束时三伏天才正式宣告结束。因此,前一句描述错误。立秋三候为“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它大致反映了立秋这个阶段的气候特点,即开始有凉风,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开始鸣叫。此描述正确。“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这句诗是乾隆吟咏立秋的名句,它体现了立秋时节山中早晚凉爽的特点。此描述正确。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35度,这是根据天文历法确定的。此描述正确。综上所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关于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与出伏、三伏天结束关系的描述。
3、按照(),管理工具可划分为规制类和非规制类管理工具。
A.特定的目的
B.资源特征
C.特定职责
D.权力特征
【答案】:D
【解析】管理工具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按权力特征可将管理工具分为规制类和非规制类管理工具。规制类管理工具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规制和约束;非规制类管理工具则较少运用强制力,更多地通过与目标群体的协商、合作等方式达成目标。而按照特定目的、资源特征、特定职责并不能将管理工具分为规制类和非规制类管理工具。所以本题应选择按权力特征进行分类。
4、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管理。
A.职级分类
B.分级分类
C.分批分类
D.职称分类
【答案】:B
【解析】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根据不同类型和层级的事业单位特点以及工作人员岗位需求,制定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政策,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职级、分批以及职称等说法都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所以正确答案是分级分类管理。
5、2022年7月22日,截止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余科新脉冲星。“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厘米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极大扩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边界。
A.440
B.550
C.660
D.770
【答案】:C
【解析】“中国天眼”2016年启用,截至2022年7月22日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所以应选对应数量的选项。
6、下列哪座城市享有“日光城”的美称()。
A.南昌
B.南京
C.拉萨
D.西安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单选题,考查的是城市美称相关的地理常识。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英雄城”等美称,并非“日光城”。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