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校园招聘(江苏)考前自测高频.docx
文件大小:69.17 KB
总页数:4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3.16万字
文档摘要

2025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校园招聘(江苏)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中日两国签订了()。

A.《瑷珲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本题可通过分析各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来判断正确答案。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后,于1895年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瑷珲条约》是185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南京条约》是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与英国签订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答案为《马关条约》。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答案】:C

【解析】税收增加会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消费减少又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所以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减少且消费水平下降。

3、下列关于通报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报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

B.通报根据作用和应用范围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C.通报属于下行文

D.通报必须写明主送机关

【答案】:D

【解析】通报是一种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它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能让相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所以“通报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表述正确。通报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可分为表彰性通报(用于表彰先进集体或个人)、批评性通报(用于批评错误行为等)和情况通报(用于传达重要情况),该分类是合理的,所以“通报根据作用和应用范围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表述正确。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通报通常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传达相关信息,属于下行文,所以“通报属于下行文”表述正确。通报可以根据需要写明主送机关,也可以不写主送机关,直接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并非必须写明主送机关,所以“通报必须写明主送机关”表述错误。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通报必须写明主送机关。

4、公文的作者是指()

A.拟制公文的工作人员

B.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C.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制发文件的机关

【答案】:D

【解析】公文的作者指的是制发文件的机关。拟制公文的工作人员只是具体撰写公文的人,并非公文的法定作者,不能代表公文的权威性和法定效力;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公文内容和格式等进行审查把关以及最终批准发出,但他们自身不是公文的作者;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在公文的起草、审核、修改等环节发挥了不同作用,但也不能等同于公文的作者。只有制发文件的机关才是公文法定的作者,公文是以机关的名义发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行政效力的。所以正确答案是制发文件的机关。

5、某工业园区内一家化工企业发生化学制剂泄漏事故,市政府询问该事件的处理情况。为答复市政府的询问,应采用的文种是()。

A.请示

B.报告

C.汇报

D.意见

【答案】:B

【解析】该题目是在市政府询问化工企业化学制剂泄漏事故处理情况时,询问应采用的答复文种。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主要用于请求上级对有关事项作出决定、给予批准等,重点在请求批准,而此处是答复询问,并非请求批准,所以不适用请示。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在这种市政府询问事件处理情况的场景下,用报告来详细说明事故处理的进展、结果等情况是合适的答复方式。汇报并不是正式公文文种,在正式行文时不能直接将“汇报”作为文种使用。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它侧重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非专门用于回复询问的文种。综上,应采用的文种是报告。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

A.李白

B.郭沫若

C.司马迁

D.辛弃疾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典故主人公的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述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一位老妇人想要把一根铁棒磨成针,深受触动,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诗仙的故事。而郭沫若主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等;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所以此典故的主人公是李白。

7、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