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课题名称
政务新媒体的直播赋能与策略研究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选题由来: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用户数量不断攀升。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媒介化水平的提升,政务网络传播也逐步迈入了与直播相结合的新阶段。本人对政务新媒体课题非常感兴趣,同时又一直持续关注着网络直播的发展,因此引发了政务新媒体的直播赋能的思考,期望能为新颖有趣、富有亲和力的政务直播发展提出更多想法,经与指导老师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本课题。
1.2课题研究目的
政务新媒体是近年来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政府进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新闻发布以及政府形象构建的重要渠道。基于粉丝经济而蓬勃发展、能够汇聚庞大受众群体的网络直播,为政府工作方式转变提供了突破口。直播成为政府形象构建的新平台和搭建社会治理的新空间。一方面,借助于低门槛、高效率的直播新形态,政府能够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多平台、宽领域地进行社会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将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通过直播披露,可引导受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但政务新媒体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直播经验不足,同时也面临着处理严肃与娱乐化的边界问题、舆情风险问题、流于形式忽视内容建设等问题,本课题拟对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以及究普遍面临的直播赋能与策略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1.3课题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目前,由于政务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深入,尤其是针对直播策略的政府新媒体发展研究不多。本课题从新媒体的视角,可以丰富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对促进政务新媒体的直播赋能与策略研究提供一些思考。(2)从现实意义而言,研究政府新媒体的直播赋能有助于构建政府与群众沟通新渠道、有助于监督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政府迅速广泛进行舆情管理、有助于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探索其策略可以帮助政务新媒体进行优化与变革,以消除政务舆情引导中的误区和偏差,从而为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2.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自2014年起国内的政务新媒体研究在近几年进入快速发展期,本质上是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我国研究政务新媒体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省市网信办与人民网舆情监控中心、新华网舆情监控室,新浪合作,利用这些单位提出的数据对政务新媒体的平台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各地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意见,探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政务新媒体为行政管理带来的好处。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政务直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视政务直播和网络政务直播,对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中的政务直播研究较少。在电视政务直播方面,其中关于电视问政直播的研究占据了主要地位,包括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但对于政府如何处理好电视问政直播中的信息流向,进行舆论引导,树立亲民政府形象的系统研究较少。在网络政务直播和微博政务直播方面,学者们对于微博直播、网络直播这样的新兴政务信息传播方式显示出了一定兴趣,但由于网络直播制度立法上的缺失,网络直播大环境比较嘈杂,学者们倾向于研究我国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而并非研究这一传播活动的本身。新媒体平台政务直播活动在实际应用层面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尚且缺乏。因此,对新媒体平台政务直播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2.1国内文献综述:
1.关于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政务的直播研究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强劲的发展势头,给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对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直播的策略及发展趋势研究是当前的热点。沈霄,王国华.提出从网络直播+政务的研究缘起,网络直播+政务的内涵界定,通过网络直播+政务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发生机制,分析网络直播+政务在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方宇荣提出从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现状和发展研究,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直播所带来的新的互动式体验,以及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对直播行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赵璐璐则从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基本特征,围绕构建联合矩阵、创设官方发言人、完善网络发言人机制三个层面,探讨了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策略。
2.关于网络政务直播的研究
网络直播的概念伴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音视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对网络政务直播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技术层面探讨网络政务直播系统的建设方案。二是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的融合。三是网络直播的具体应用。陈建华提出新媒体时代,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为重点的政务新媒体在党政机关得到广泛应用。两微一端在顶层设计、发展定位、运营维护、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新问题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新瓶颈。认为应建立统筹规划、差异发展、技术创新、监察评估的融合发展机制,激发两微一端优势互补的集成效应。周勇、何天平认为,网络直播对电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