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开题报告模板--“不A不B”格式语义研究综述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oc
文件大小:4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4.87千字
文档摘要

导师指导意见中使用的符号说明:

xxx(xxx):xxx为需要修改的部分,其后的(xxx)为修改建议。

xxx为建议删除部分。

xxx(xxx):xxx需要做出调整、加强或应该注意的地方,括弧里(xxx)是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中等比句式研究

一、引言

1.1选题动机(缘起)和意义

我们在课堂上或与留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或看到他们使用如下含有语病的句子:

*你和她漂亮一样。

*我跟她不一样喜欢中国菜。

*他有你那么重50公斤。

*今年像去年这么热。

*我的游泳水平比以前差不多。

*我现在有刚来中国时非常忙。

诸如这样的句子,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它们确实存在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而且不仅出现在他们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即使到了中高级阶段,类似的错误也屡见不鲜,因此这个问题不得(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很明显这些句子都属于汉语比较句中等比句式的范畴,它们或在句法方面,或在语义方面,或在语用方面没能满足特定的汉语比较句式的使用条件,因而形成了偏误。

其实,几乎在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或为外国人学汉语而编写的语法专著中,比较句式都是作为重点列出(处理)的,在课堂上这也是教师们讲解的重点。但留学生在这方面仍是错误百出,这就促使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并针对外国留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汉语等比句式进行研究,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此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汉语比较句中等比句式的教学,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特殊句式,笔者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及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1.2研究的范围

汉语比较句有着多种不同的比较方式,有的语法书上甚至列出17种之多,还不包括一些比较句的变体,但是一般的对外汉语教材上通常都只涉及五种或六种。《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列出了六种比较句式,这六种比较句式是留学生较为常见,常用的,也是国内众多对外汉语教材里所包含的基本句式。由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有限,因此(篇幅所限,)本文只以其中的等比句式进行研究(研究等比句式),其中包括:1、“跟/和/同/与……一样”句,2、“跟……相同”句,3、“跟……差不多”句,4、“像……一样”句,5、“有”字句。

1.3语料来源

本论文主要参考使用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及影响较大的语法著作,考虑到比较句式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所选的教材全部为初级汉语教材,包括口语教材和精读教材。语法著作中,《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编写的,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则更加注重从本体方面进行论述。

此外,本论文也使用一些以往文献中的语料、互联网上得来的语料和研究者本人内省式的语料。一般来说,文中使用的语料都标明出处,未标明出处的皆属于最后这一类。

(这里要说明用来作分析的语料的来源。比如说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ccl语料库等。)

二、汉语比较句研究综述

(这部分肯定要参考别人的综述成果,但不要雷同,以免有抄袭之嫌。这一点极为重要。)

2.1汉语比较范畴研究

比较范畴虽然是最近几年才明确提出的,但实质上将比较作为一个语法范畴进行研究,却是从《马氏文通》(1898)创建汉语语法系统之初就己经存在了。书中首次完整地划分了三个比较句语义次类——平比(如、若、犹、由)、差比(于)、极比(最、至、极、甚)。

吕叔湘(1942)在表达论第十九章“异同·高下”中开头指出,必须“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才能构成比较关系,句法结构包括表示类同、比拟、近似、高下、不及、胜过、尤最、不如、倚变(比例)等。该书尤其注重语义上的共性和分类,这对后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高名凯(1948)《汉语语法论》第一次把“比较”与“范畴”联系起来,他说“比较量度的语法范畴,我们叫比词”。

赵金铭(2001)从整体上对汉语的“比较”范畴进行了论述,他通过考察汉语中“比较”范畴的语法意义和语言形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为汉语确立了“比较”语法范畴。“比较”范畴有四个次范畴:近似、等同、胜过、不及。

2.2汉语等比句式研究

朱德熙(1981)论及“跟……一样”可区分为表比较的A式和表比拟的B式,但未作深入分析。周家庭(1987)讨论了“象……一样”的三种格式之间的语义差异和语用价值。李成才(1991)分析了“跟……一样”的一般用法及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并讨论了该句式中的省略问题;同时找出“跟……一样”与“跟……相同”之间的异同。李剑锋(2000)将“跟X一样”统称为F·X·A格式。归纳了两点影响该格式的语法意义的因素:1)F与A的语法化程度,这是由比喻强调相似,比较强调相同的特点决定的。2)X的指称性质,这是由X位置名词所属范畴的层级性特点决定的。文章分析问题的切入点比较多,具体分析也比较全面细致,结论也有新意。

关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