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个人参考
(转自:济南天瑞刘岩董事长)
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行业
感言:
这几天央视瞄准保健品,一顿劈头盖脸的狠打,从产品的不合格,到营销模式的不合理,反
正是涉及到保健品的,就送了一个字,打!还赠了一个字,骂!送一赠一。
很多问题我觉得大家能否调整态度,转变思想。不敢要求政府给保健产业多少好的政策,也
不敢要求政府把保健产业跟房地产一样算上是支柱产业。但是最起码,请政府引导媒体客观
的看问题,不要总是带了有色眼镜来看保健产业、看待保健品。记者确是无冕之王,但是缺
乏了监管的媒体,在市场经济下,更会带来极大地负面效应。他们的一句谬误会给企业带来
灾难性的后果。
前几年,在和朋友聚会时,我说我是做保健行业,大家都用很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的
脸上贴了两个字,骗子,大家说,你人不错啊,怎么选择了那个行业呢?我总是跟祥林嫂似
的的跟大家解释,这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是很正规的,很负责任的。
当然,保健产业走到今天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保健产业发展的二十年里,从当初的人们
处于对保健品的无戒备期。到后来的商战升级,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受到虚假诱惑
过多,导致逆反心理极限,顾客进入戒备期。尽管从近几年开始很多保健品企业开始走正规
发展的思路,但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保健品畸形营销中把行业信誉给降到冰点,从媒体再
到普通消费者都对保健品失去了信任,保健品呈现在人们眼中的就是坏孩子的形象。不可否
认,保健产业门槛太低,的确有很多混水摸鱼不负责任的个体。他们只是把这个行业当做一
个谋生手段,完全追求短期利益,做出一些违反商德甚至违法的事件。还有一些个体,素质
低下,一旦自己碰壁了,就会怨声载道,迎合一些媒体的需要,诋毁整个行业。
但是,也请大家不要都一竿子打死保健产业。问问大家,有多少人学过营养师?了解多少基
础的营养知识?有多少人在一些你不太看重的节日给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送过小礼物?有
多少人愿意停下来倾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真正心声?有多少人真正的关注过爸爸妈妈爷
爷奶奶的慢性疾病带给他们的巨大痛苦,有多少人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按过摩,洗过脚?
告诉大家,我们保健产业的员工都在做。这下子,很多人在喊了,骗子,还不是为了钱。我
很奇怪,你没时间陪你的父母,你难道不是为了上班赚钱么?怎么我们的付出就是骗子了呢?
然后,亲情服务在海尔就是服务到永远,在保健品就是为了销售,哪一家正常点的企业不销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售能够存活?培训员工在其他企业就是重视员工发展,在保健品企业就是给员工洗脑?会议
销售在保险、在卖房、在卖车行业里都是正常的销售模式,在保健品就涉嫌夸大宣传了?其
他行业在研究顾客心理就是顾客心理学,在保健品我们研究顾客心理就是动机有问题了?难
道由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通过的1.3万个蓝帽子(保健食品)都是假的?
我们现在客观的看看我国过去的30年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事实。当我们开启民族复兴
的大门的时候,另一扇门也同时被我们打开:2.6亿人超重和肥胖,1.6亿人患高血压、1.6
亿人血脂异常、2000万糖尿病患者,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刚刚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
表明,目前大约有75%的死亡与慢性疾病有关,2005年全球死于慢性病的3千5百万死亡
人中,约750万在中国,这一切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世界大国“”,这个趋势,未来10年内还将继续的话,约8000
万中国人将死于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预测,2005年至2015年中国仅仅因为心脏
病、痛风、癌症、2型糖尿病等,导致过早的死亡而损失的国民收入数额估计值将高达5580
亿美元。(我国目前的外汇筹备也只是20000多亿美元)
看到上面的惊心动魄的数字大家可能会奇怪,慢性病跟你们保健产业有什么关系呢?应该是
医院的事才对啊。这就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以为我们有病就该去医院。但是,请问大家,
你们看到过有哪一个慢性病人从医院治疗好的先例么?前几天感冒太难受到中心医院挂水,
看到一个老人家在看医生:哦,高血压啊,要吃这三种药,啊?现在血糖高?哦,那要再开
两种,什么?尿酸还高?那等一下,再开两个。我不忍心再看了,这是看病么?这分明就是
谋杀啊。当然我丝毫不敢否认医疗所起的重大救治作用,但是对于慢性病,这样的治标不治
本的方法难道就是最好的方法么?一个整天抽烟喝酒少动多食没有一点保健观念的人,你给
他吃再多的药会有多少作用呢?
世界卫生组织有这样一个健康的百分百公式:100%健康=15%的遗传+17%环境+8%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