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动物能量的储存与转化.ppt
文件大小:725 K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2.85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动物能量的储存与转化第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切大小事件,从星球的诞生到生物个体的死亡,都遵循能量的规律1动物摄取能量的方式2动物能量的吸收3动物能量的储存4动物能量的转化5ATP的作用第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动物摄取能量的方式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上被称为食物链。第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是一种食物路径,食物链以生物种群为单位,联系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食物链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着,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表现为单向传导、逐级递减的特点。第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营养级营养级(英语:Trophiclevel)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即在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第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动物摄取能量的方式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区分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两大类。食草动物称为第一级消费者,它们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这一类动物如一些昆虫、鼠类、野猪一直到象。食草动物又可被食肉动物所捕食,这些食肉动物称为第二级消费者,如瓢虫以蚜虫为食,黄鼠狼吃鼠类等,这样,瓢虫和黄鼠狼等又可称为第一级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动物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狐狸、狼、蛇等,称为第三级消费者或第二级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级食肉动物为食物的如狮、虎、豹、鹰、鹫等猛兽猛禽,就是第四级消费者或第三级食肉者。第7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动物能量的吸收动物摄取能量之后进入消化系统,被分解转化。第8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动物消化系统组成以人为例,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第9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第10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第1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动物能量的吸收1口腔2胃3小肠4大肠直肠与肛门5吸收的能量的转化第1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步:食物经前方的牙齿嚼碎成为易于消化的小颗粒。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带有消化酶可分解蛋白质和直接杀灭细菌。第1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步胃表面的细胞分泌三种重要物质:粘液、盐酸和胃蛋白酶(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前体。胃蛋白酶大约能分解食物中10%的蛋白质,它是唯一能消化胶原的酶。胶原是一种蛋白质,是肉食的一种主要成分。第1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步小肠很细长,盘曲在腹腔内。小肠全长5~6米,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小肠黏膜上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毛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平方米左右。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朝向肠腔的一侧,估计一个成年人小肠的内表面积为200平方米。内表面积越大,吸收越多。另外,第1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肠吸收营养的过程胆汁流出肝脏后,经左右肝管流入二者合并而成的肝总管。与来自胆囊的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消化酶由胰腺腺泡产生,再经各种小管汇集到胰管,后者在奥迪括约肌处加入胆总管,故胰酶与胆汁在此处汇合,再一并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酶能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第1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