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读“宋、耕”等4个生字,正确书写“守、株〃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停顿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插图,读懂句子意思,理解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4.和同学交流学习“南辕北辙”,理解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猜故事:你能猜出下面是什么故事吗?(郑人买履、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这四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2.出示单元导读页:观察单元内容和学习目标,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寓言
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3.这四则寓言故事还有一个共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它们都出自《韩非子》)
4.简介作者:
韩非,又称韩非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战国末期出身韩国贵族,师承荀子。后人整理其著作编纂成《韩非子》。
5.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
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一一《守株待
兔》。(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守、株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
1.自读感知:
①结合注音,试着把课文完整读出来。
②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试着总结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字词学习: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1)重点指导“耒”o(与“耕”比较不同之处)
(2)学习生字“冀”o(与“翼”比较不同之处)
3指.导会写字:(出示“耕字演变图)
待:左窄右宽,长横压横中线,点压竖中线。
耕:左略窄右略宽,“耒”最后一笔变为”O
其:两竖在竖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横分在横中线上下。
4.再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
1.方法回顾:你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古文意思呢?(看注释、组词法、看插图……)
2读.课文,解文意: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宋国有一个农夫,田里有一个树桩。)
随文识字:宋(上下结构,上收下放。上部“f头稍抗肩,不要写宽。)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
①“走字是什么意思?(跑)兔子当时是怎样跑的?(特别快)还有哪些词
也表示快的意思?(快如闪电、疾驰、飞奔等)
②思考: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跑?(有可能它遇到了猛兽或者猎人,正在逃
命。)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农夫的里,撞在树
桩上折断脖子而死。所以这只野兔撞死在农夫里的树桩上是一种巧合。
③农夫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高兴)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
(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他会怎样处理这只野兔呢?(他可能会将兔子卖
了换钱。)
④随文识字:
触:左右等宽。“角头部宜小,框形端正,疏密均匀。“虫竖画从“口”
中间直下,点画位置恰当。
颈:左部横向笔画宜短,上下中心对齐。“页”上下等宽,撇从中间先竖后撇,
点画位置恰当。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于是种田人放下农具,守在木桩旁。希望
再得到兔子。)
①农夫将野兔捡回家后,他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他又是怎样做的?(他放下
农具,守在树桩旁想:我就守在这里,等到下次再捡一只兔子回去。)
②随文识字:释(左窄右宽,左短右长。“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