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宗教学)-佛教文化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涅槃之后所谓灵魂(顺俗名词)到何处去?法身是怎样的状态?涅槃与道教的清净无为虚无境界有何分别?
2.黄心川曾指出,儒释道提出三教合一虽则都是立足于本教而融摄其他两者,但归根结底实行的还都是()的组合形式。
A、以儒为主,佛、道携手为辅
B、以佛为主,儒、道携手为辅
C、以道为主,儒、佛携手为辅
D、以上都不对
3.世间法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吗?
4.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
5.韦驮是不是天神,为何全身武装?
6.被称作释源、祖庭的佛教寺院是()。
A、少林寺
B、白马寺
C、大相国寺
D、灵隐寺
7.我们如果去朝拜四大圣山,多照一些相、多往功德箱里放钱就够了吗?怎么做才真正有意义?你以后会这样做吗?
8.有友人问,世尊于往昔因中修行时,尝舍身饲虎,慈悲精神固然钦仰,但虎乃食人之兽,何如听他饿死,于众生中既除一害物,又可减少其作恶之罪,且其饿死乃其平日作恶之报,似不足堪以救之。学人愚痴,当时仅以佛家物我一体之圣人境地及慈悲之义,向彼释之,此外即不知答彼,是故彼疑犹未释故乞指示!
9.修行人如果没有钱,是否就无法圆满自己的资粮?请说出你的理由。
10.为什么要修四禅八定呢?
11.我们听法时,应该远离哪三种过失、六种垢染、五种不持?
12.有些大德引导徒众跪拜外道本师,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请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评价。
13.证道歌云:‘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吾人既未识曹溪路,最相关者,莫过于生死,而存心时应念生死事大,或念生死不相关?
14.贩买佛法是什么行为体现?
15.为什么说人身造善业、造恶业的能力均超过其余五道?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
16.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17.众生所呈现出来的贪瞋痴,是让我们如何?
18.概而言之,讲述闻法方式时,“所断之行为”分为哪几种?各自讲了什么内容?请依科判大致归纳。通过学习这些,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9.()是指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
A、忍辱
B、宽容
C、大度
20.“菩提心能根除一切罪”与经中讲“定业不可转”难道不矛盾吗?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21.‘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金刚经内中扼要之处,众生因处处著相,故驰相逐迷,此是出世法,然若有其子骂(或打)其父,若以不取于相,任其打骂,似乎乖伦常,若责之,则生嗔已取于相,与法不合,乞长者释疑。
22.有人说,修禅和净土什么也不用学,就可以开悟、往生甚至成佛,这话对吗?
23.什么是“教法”和“证法”?二者是什么关系?
24.无常的亲友为何能毁坏常有的解脱法?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25.中国禅宗第六祖是()
A、莲池大师
B、惠能大师
C、慧可大师。
26.反省痛解前非后,平日积德累功,济困扶危,对人言不欺不瞒,见恶怒视,众善奉行等是否补得失孝之罪?
27.诸经皆是佛陀亲口所说,凡有信佛学佛者都是佛之弟子,何以往往自家分派是何道理?
28.如果做事情半途而废、有头无尾,会导致哪些严重过患?请对应颂词一一说明。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在闻法方面有什么打算?
29.修学佛法必须具备:()、()、()三慧。
30.身体与我固属两回事,何以老师言:我是清清洁洁,不染污点,身体是不净不垢,两者莫不相关,那么依第七识‘我’不是无明吗?
31.怎样理解“自净其意”?
32.汉地寺院在布施饿鬼时,采用的是什么仪轨?它出自哪个经典?具体应当如何施食?
33.同事中有讥谤者,有名不呼,故意呼末学‘阿弥陀佛’!对方不信佛而呼末学为佛,使其种下佛因是善,奈凡夫身业障重,哪堪对方称呼‘阿弥陀佛’,似此后学有过否?
34.平生心软,虽对微小动物不爱看其惊惶飞走轻加摧害,但自小害怕蟑螂,在台湾最苦,此虫特多,起居之间常劈空飞来,当头如轰原子弹,使你魂落胆碎,一种无比威胁力量,自然还手扑杀,家人知道杀业可怕,遇蟑螂时现辄争先驱走,然每当黄昏之际,主人未举筷,小动物亟待不及时分残羹,毛毛脚沿餐桌爬行,其骚扰情形使人寝食难安,或谓屋里洒扫清洁虫类自少,此法施于蟑螂独无效,宿世冤业狭路相遇,不知亦有禳解方法否?
35.维摩诘经云‘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上面二句偈烦请注解。
36.有人说:“即身成佛并非密法独擅之旨,乃《法华》、《华严》等经中要义”,是这样吗?
37.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38.身体时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