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宗教学)-佛教文化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有舍利珠可证已生极乐?
2.为什么说观呼吸是最好的禅修方法?
3.有关佛学佛经上之专门名词的解释,我国有否此类书籍或辞典,以供一般初习佛学者之参考,使不易懂的梵语由译成中文,而得知其意义?
4.请问所有的‘果’既都由‘因’‘缘’而来,即使我们的思想也都有其‘因缘’,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自由意志’?
5.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6.生死轮回的重点原因是什么?
7.有人说:“我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赞成的是他对戒律的重视和示范作用,不赞成的是宗喀巴确立的过于庞大近乎戏论的佛学体系,这种佛学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佛学本有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于宗喀巴大师的很多佛学观点,我也非常不赞同。”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8.凡夫界定是非的标准是什么?
9.查日本辞苑里的‘内院’曰:是兜率天的内部,弥勒菩萨居处,此兜率二字何释?
10.我自身有生命,此生命与佛,有何关系?
11.怎样理解“诸行一切都在动中”的含义?
12.四续部密法有什么异同?
13.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公案加以说明。
14.随众唱和礼佛,有人讥为佛前戏子,然则何以始能符合庄严实相之如法礼拜?
15.“众生与佛完全相同”,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分析。
16.戒定慧与止观三昧之关系何在?
17.在最近的朝代,有哪一朝代的国王皇帝,最笃信佛教的?最好有历史根据的,请例举几位。
18.请问法师「加持」的涵义,到底有没有用?
19.莲宗自初祖远公大师起至印公大师圆寂列至十三祖止计有十三位。其‘禅’‘密’两宗祖师,截至现在止计有几位?
20.梁实秋先生曾云:‘由于他们(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的参禅修教,福慧双修,我不怀疑他们有此生此世证无生法忍的可能,但是离开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净土,我很怀疑。这净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写过的天堂一样,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在我们的心里’。这段话,受业赞同‘净土存在心里’,因‘万法心造。’净土真存在西方极乐世界否?此境存乃是假相,而非实体?有人云西方极乐世界真有,此乃佛说,佛说岂可骗人?此说是信仰者之言,不信者当然勿多言。然何以见得真有?若真有,即‘存在心里’。受业谬论多矣。恳请开示。
21.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无故毁谤你,莫名其妙地打骂你,令你非常痛苦,这些都是由什么造成的?为什么?
22.有人认为《俱舍论》中说的器世界状态与现代科学证实的器世界不一样,应以科学证实的现量为准;又有人说《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并非凡人的现量所见的器世界,而是断惑证真的佛的境界。对此应如何看待?
23.请说说西方在哪里?
24.有些人自诩为大乘行人,口口声声看不起小乘的法。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25.真俗二谛与天台圆融三谛是思想上之发展所形成的理论吗?或同理异说?
26.人死后灵魂往何处去?
27.什么是动中禅?什么是静中禅?
28.中阴身与意生身的区别?
29.决定有情转世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30.藏传佛教有“中阴成佛”之说,但有人说“那是胡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31.如何理解“一切行灭”?
32.被日本人称为律宗始祖的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义净
D、窥基
33.什么叫五种自圆满?请大致作个解释。为什么叫“自”圆满?对照自己,你是否具足?
34.佛陀初转法轮是宣说()
A、十二因缘
B、三法印
C、四圣谛
35.说明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36.七月中各佛寺皆举办荐亡此事,所诵经忏中有‘血盆忏’,此经此忏是否佛说?‘大藏经’内有否?在第几册?
37.怎样来到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的境界?
38.在对治烦恼的过程中,上中下三等人有什么差别?你属于哪一种?
39.为什么从果地起修容易形成狂禅?
40.邪淫有哪些危害?你是否犯过邪淫?今后打算怎么办?《善生经》的教言对你有何启示?
41.家兄卓智立居士,于一九二二年春间皈依印祖后,念佛行善极端努力,其修行孜孜不倦之精神,已垂三十余载之久,素为印祖生平所器重,其精修功夫虽不及现代出家之高僧,然与在家念佛居士来较,可能不落人后,深冀‘弥陀不负修行人’,所憾家兄去岁冬间在大陆西归时,仍无法逃开‘病’字,且当临终关头,神识有些陷入昏迷状态,并无留下绝笔与遗言,此种情形是否平日修行功夫不够,抑或前生孽重?
42.断深层的我慢,要从哪些方面去深刻体会才会更有效?
43.什么叫世间集?什么叫世间灭?
44.为什么要用心灵去领悟《阿含经》的深意呢?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