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符号表现论
第一节符号与传播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
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
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
者。例如“=”在数学中是等价的符号,“紫禁城”政治
上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符号,“布尔什维克”是共产主义者的符号。它有两个方
面的内涵: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
另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在符号中,既有感
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的。例如,十
字路口红绿灯已不是为了给人照明,而是表示一种交通规
则。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这种联系是通过意义来实现的。
符号总是具有意义的符号,意义也总是以一定符号形式来
表现的。符号的建构作用就是在知觉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建
立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呈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1、语言与文化传播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
标志之一。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
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
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
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
族性。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
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
的程式,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
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
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运用语言符号来表现感觉对象,所
以语言的第一个功能是描述性的。符号不
是对感觉对象的模仿,也不是一般的抽象,
而是对感觉对象的命名。这是一种创造,
它包含了对感觉对象的理解。只有通过符
号的作用,现实的事物才能成为理解的对
象。一个语词符号是对某种直接知觉对象
特征的固定,通过这种固定逐渐超越各种
知觉的差异而具有概括性,从而把直观和
表象提升到概念的水平。
传播模式图
montagen.蒙太奇,文学音乐或美术的
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
成、装配。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
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
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
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
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
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
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
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
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人际交往中的非词语符号划分为以下六种:
⑴体态语言,即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
眼睛动作等在内的身体运动或动作;
⑵辅助语言,即语调、音质等;
⑶环境空间,即个人和社会对空间的利用以及
人对这种利用的感知;
⑷嗅觉,即经嗅觉通道传递的信息;
⑸触觉,即以接触或触摸方式传递的信息;
⑹对于衣服和化妆品的利用等。
要实现文化传播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其
一是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
当人们对传播的对象有一定的认同或理解
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其二是传播关
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
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
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
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关心网。其三是传播
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
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
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其四是传播方式的
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
2、两种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Semiotics或Semiology)广
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
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
记号、手语的科学。
索绪尔把语言符号分成两部份来处理,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