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
《单丛茶第1部分:感官审评术语(送审稿)》
编
制
说
明
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5年2月
目录TOC\o1-2\h\u
一、工作简况 1
二、立项的必要性 1
三、编制过程 3
(一)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 3
(二)收集相关资料,开展调研 3
(三)标准起草 5
(四)技术研讨 5
(五)征求意见 5
四、标准编制原则,标准框架、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5
(一)编制原则 5
(二)标准框架、主要内容 6
(三)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 6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上位标准关系 9
六、标准有何先进性或特色性 10
七、标准调研、研讨、征求意见情况 10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11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1
PAGE5
广东省地方标准《单丛茶第1部分:感官审评术语(送审稿)》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文件为《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四批)的通知》(粤市监标准〔2024〕348号),下达时间为2024年7月。
本文件由广东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48)提出并归口,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传利标准研究院(有限合伙)、潮州市潮安区茶叶协会、潮州市天羽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千庭茶业投资有限公司、潮州市茶农协会、潮州市陈韵堂茶艺有限公司、广东南馥茶业有限公司、潮州市雾里香茶业有限公司、潮州市三泰茶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旺庭茶叶有限公司、广东茗苑峰茶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粤茗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军枞茶业有限公司、广东金源春茶业有限公司、广东亿筐茶业有限公司、广东百香茶业有限公司、汕尾市茶叶协会参与,22家单位共同起草完成。
其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负责项目统筹、协调与组织工作,负责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起草和修改,并负责对外征求意见和收集整理意见。广东传利标准研究院(有限合伙)、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潮州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参与文本起草,并对文本的起草和修改提供技术性意见。其他参与单位参与文本起草,并提供单丛茶样品用于品质分析。
立项的必要性
单丛茶是广东特色茶类,是广东农产品标杆之一,因其香高味浓、耐泡度高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单丛茶产量约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0%,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山区茶农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由于茶树品系多样、栽培条件和加工工艺各异,导致单丛茶产品花式众多,品质千差万别。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权威的单丛茶产品标准,市场规范缺乏依据,无法对产品实施品控,严重制约了单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相应的标准进行市场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标准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2023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高水平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我省种植单丛茶的地级市政府非常重视茶叶高质量发展。例如潮州市印发《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并配套出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措施》紧紧围绕高质量和绿色发展理念,在提升茶叶产量、统一宣传口径、打造多元茶产业等方面同步发力,推动茶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据调查研究,目前感官审评术语缺乏规范是限制单丛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感官审评是茶叶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家标准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乌龙茶术语不齐全,未囊括单丛茶审评常用术语;目前我省未有单丛茶审评术语标准,各地、各企业审评术语千差万别,影响了产品评价的科学性。因缺乏数据化、可视化、系统性强的单丛茶产品质量评价技术与标准,无法对产品实施品控,不利于市场规范,影响了单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的感官品质是茶叶分等级的重要要素,是茶叶色、香、味、形等品质因子的综合反映,涵盖了茶的等级高低、品种特征是否明显等多方面的内容,茶叶感官评审术语主要用于描述茶叶色香味及主要特征,能够增强茶叶品质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茶叶感官审评经常运用于单丛茶生产与品控,在提高和稳定单丛茶品质、指导茶叶的加工和生产、合理定级和定价、规范市场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