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数字营销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期
授课内容
项目七移动营销
授课班级
授课教室
授课课时
6课时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通过前导课营销学基础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市场营销的关键概念和基本理论、营销环境的构成、消费者市场的概念及特征、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市场营销学科基础。
技能基础:
学生已具备多方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分组讨论、沟通、小组协作,能熟练操作各类软件,善于从多种渠道获取专业信息。
学习特点:
该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较高,学习主动性强,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配合度高,任务完成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移动营销的定义与特征。
2.熟悉各种移动营销的方式。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移动营销方式。
2.能够灵活组合移动营销的方式,构建移动营销体系。
素质目标
1.提高移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
2.提高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悉各种移动营销的方式。
2.熟悉各种移动营销方式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难点:
1.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移动营销方式。
2.能够将移动营销方式进行灵活组合。
教学策略
采用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以各项不同的任务为驱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充分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并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训,解决本次课的重难点。课内,将知识点融入案例讲解之后。课外,设置实训任务进行实操。
具体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资源
Flash视频、在线课程等信息化手段
教学实施
6课时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课程
思政
模块引入
[案例导入]
发挥短视频功效,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短视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中,短视频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
教师活动:
1.提问,听取并记录学生发言
2.分析学生答案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
1.仔细阅读案例,思考问题
2.主动分享观点
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其理解移动营销的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移动营销助力乡村振兴,培养创新思维和家国情怀。
任任务一
认知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的兴起
移动营销概述
移动营销的定义
移动营销的模式
1.传统式移动营销
2.终端预装式移动营销
3.公众平台式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的特征
移动营销效果分析
(一)评价指标
1.用户指标
2.图文指标
3.流量指标
(二)移动营销效果分析程序
1.制定营销效果评价体系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确定指标量化标准
4.获取统计数据
5.分析营销效果
教师活动:
1.系统讲解移动营销的定义、模式及特征,并举例说明。
2.在讲解过程中,针对不同营销模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学生活动:
1.在教师讲解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移动营销的定义和特征。
2.对比传统式、终端预装式和公众平台式移动营销的优缺点。
1.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单向灌输。
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升批判性思维。
1.在讲解移动营销模式时,强调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虚假宣传,倡导诚信营销。
2.提醒学生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任务二
二维码营销
二维码概述
二维码的定义
二维码的特征
二维码营销概述
二维码营销的定义
二维码营销的优势
1.降低运营成本
2.提供全方位服务
3.实现精准营销投放
4.提升营销互动体验
5.将线上线下有效整合
二维码营销的策略
1.加入创意元素,吸引消费者关注
2.整合产品功能,优化消费者体验
3.加强相关部门监管,严惩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
1.展示不同行业的二维码应用案例。
2.讲解二维码营销的独特优势。
3.分析二维码营销的具体策略。
学生活动:
1.讨论二维码应用场景及营销价值。
2.举例说明二维码营销的五大优势。
3.设计二维码营销方案,要求包含创意元素和功能整合。
1.通过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营销策划能力,实现知识迁移。
1.强调科技应服务于社会福祉,而非用于欺诈等违法行为,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观。
2.强化诚信营销的职业操守。
任务三
LBS营销
LB